A2版:施工生产总第2935期 >2017-07-14编印

海上首秀
刊发日期:2017-07-14 阅读次数: 作者:王瑞成

图为施工中的西陂塘特大桥<br />

东海之上,汹涌澎湃的波涛声中不时传来海鸥欢快的叫声。而在东海岸边上,西陂塘跨海特大桥施工团队却无暇欣赏这美丽的海滨风景,他们正向着既定的目标,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冲锋,用一个个鲜活的、忙碌的身影,在美丽的东海之畔,构建出了另一幅别样的风景。
  西陂塘特大桥工程,是一公司首次在海上施工的项目,是公司发展历程中一座新的丰碑。
  西陂塘特大桥位于宁德市蕉城区七都镇以东西陂塘海堤附近,桥长1272.56米,共计39孔,40个墩台,均采用钻孔桩,其中4号墩~31号墩为海中墩,海中墩施工采用钢栈桥和钢管桩作业平台施工,海中钻孔桩采用下钢护筒然后冲击钻孔桩施工,海中承台施工6、17~24号墩采用钢板桩围堰防护施工,8~11、26~30号墩采用双壁钢围堰防护施工。
  “这个项目至关重要,必须成功,这将填补公司在涉海项目施工领域的空白。”公司领导的重托始终铭记在项目班子的脑海,他们深知,这句话不仅是要求,更是公司上下2000余名职工的共同期望,重任在肩,唯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锁定目标不后退”的决心与毅力坚定前行,才能不负众望。
  “在陆上,我们是隧道施工王牌军,无论遇到什么难题都有信心和勇气都攻克,但到了海上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施工困难。在海上施工领域却是一片空白,上场之初,还有技术管理人员是第一次看到大海,技术上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跟着其他单位蹒跚学步。”公司副总经理兼项目经理成晖无奈的说道。
  “走出去、请进来、内部训”,是项目弥补施工经验不足的法宝。项目部邀请了专业人士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技术负责人袁涛还特地找了在海上有施工经验的同学进行取经。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项目技术管理人员挑灯夜战,从图纸、图集入手,刻苦学习。先是摸透设计图纸,看了一遍看两遍,看了两遍看三遍,反反复复不下十遍,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反复审核。他们还充分网络资源,到网上查阅相关资料,遇到难题就组织所有技术人员进行交流探讨。为了将理论与实际操作无缝对接,其他工区的施工战场成了他们“偷师”的最佳去处。由于工程建设功底扎实,三个月后,相继出师。
  施工方案出来了,但是在施工过程中还是遇到了难题。西陂塘海堤范围大,淤泥太厚,在进行钻孔作业时会经常出现钻不动、漏浆等现象,平常地质5、6天一个孔桩,可在西陂塘这里花上10、20天也未必能够钻得下去,就好像一位大力士明明有一身力气可就是使不出力来。而且在进行钻孔施工过程中,钻机很容易对钢护筒造成扰动,极大影响施工安全和质量。为此项目部和架子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攻关,研究出了给原钢护筒外加一个钢护筒,这样就增加了内钢护筒的稳定性,同时极大限制了泥浆漏浆现场。经过实践经验,这个方法效果非常好,施工进度一下子就上了,达到了5天一个孔桩的施工水平。
  针对西陂塘特大桥的施工条件,项目部专门制定了防台风、防大潮、防暴雨的“三防”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组织一些同志传授在台风中保证安全的“小窍门”,如不能在坑里避风,以防洪水来临出现危险;人员在营地房间里也要戴上安全帽,以防房屋倒塌造成伤害;在钻孔过程中发现异常现象,按照规定必须迅速撤离施工人员,等等。同时,架子队还加大对安全防护措施的投入,投入十几万元购置了救生圈、安全绳、救生衣等设备。
  为了海上干出铁军的风采,架子队全体人员迎难而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突击关键节点。项目部分管领导和架子队主要领导人员都领了军令状,带领工程技术员和工班,进行24小时施工作业,人停机器不停,强力推进工作进度。同时,项目部实行日计划、周计划、旬计划逐级保证体系,坚持每日交班会,把任务分解到每一天,每一个人,每一个人工点,实行以日保旬、以旬保月,确保各项工程必须按“硬指标”完成。项目部还出台了综合考核办法、节点考核办法,结合公司隧道开挖工序循环考核办法,制定了孔桩开挖工序循环考核办法,奖励先进,鞭策落后,调动班组的积极性,推进工程建设步伐。项目月产值达到900万,实现了安全质量无事故,全部检验合格这样优异的成绩。
  过去六十多年,公司从事的主要是陆上的施工项目,水上施工的经验很少,而海上施工更是头一次。如今,通过参与西陂塘特大桥施工积累经验,为未来公司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进军海上施工领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王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