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6月18日,局京张项目新八达岭隧道,来了国内十几位岩土工程领域的专家,他们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思敬,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福元,以及中国科学院的六位研究员、四位博士后……十几位岩土工程专家齐聚京张三标项目,旨在“把脉”新八达岭隧道,指导攻克其岩层多变这个制约项目推进的瓶颈。
新八达岭隧道是京张高铁的头号重点控制工程,地处八达岭长城核心景区,地质十分复杂、施工难度大。为了解决特殊工期要求和复杂地质问题,完善隧道进口至1号斜井间施工组织,细化该段围岩分级,优化项目施工组织,项目部特邀这些专家到工地现场考察指导,为隧道快速施工献计献策。
在二号斜井正洞掌子面,83岁的国内岩土工程权威专家王思敬仔细询问了八达岭隧道岩层的基本情况,认真查看了掌子面围岩。吴福元院士则走到掌子面,捡起几块不同材质的碎石,用水冲洗后,装进塑料袋,放进随身的背包作采样分析。
十几位专家先后到八达岭隧道进口、一号斜井、二号斜井进行了现场考察,并在每一个掌子面挑选了不同材质的石头带走,以作下一步分析研究。
在工地会议室,项目总工罗都颢给专家们介绍了八达岭隧道的地质水文、围岩变更情况等。专家们从燕山造山运动、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岩层构造、围岩级别等全方位地阐述、探讨、分析了新八达岭隧道的岩层情况。
王思敬称赞,中铁五局在八达岭隧道岩层多变、不利于施工的情况下,采取了得当措施,保证了安全、确保了质量、保障了工期。
专家们还将根据采集到的岩石标本,结合下一步的勘察进一步研究,得出八达岭隧道的岩层结构分布情况。这将为项目攻克岩层多变的拦路虎,实现隧道快速掘进创造良好条件。
此前,挪威工程技术科学院院士李春林也为京张项目部讲授了大跨面施工的经验和技术,案例中所采用的施工工法,科学数据,均已借鉴运用到新八达岭长城站的施工中。据不完全统计,新八达岭隧道和地下车站自开工建设以来,国内工程业界的知名专家在这里召开了10余次专家论证会、培训课。他们的“问诊把脉”,为项目顺利施工提供了有力保证。
(肖勇勇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