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2932期 >2017-06-23编印

八达岭上唱响青春之歌
刊发日期:2017-06-23 阅读次数: 作者:
局京张项目部谢崇志      登上八达岭长城,极目长天,只见群山逶迤,峰峦叠嶂,万里长城如一条巨龙腾跃在万古苍茫之中。在巍峨的八达岭长城下,102米深处,京张高铁建设正酣,这座大国超级工程的长城站正在这群年轻“匠人”手中精雕细琢下已见雏形。
  局承建的京张铁路三标主要有“一隧一站”的施工任务,一隧即新八达岭隧道,全长12.01公里;该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安全风险高,被铁总初始评估等级为极高风险,现按一级风险管理。肩负起这项艰巨任务的,正是一批“80后”、“90后”。除项目经理蒋思、党工委书记贾友文是“70后”年龄稍大一点外,项目部的常务副经理、副经理、队长、技术主管这些主要岗位的管理人员是清一色的年轻人。当你走近他们身边,见到这群忙碌的年轻人,个个生龙活虎、干劲十足时,你会被一种青春的激情所包围、所激荡、所鼓舞,因为这些“嫩竹扁担”,在京张高铁的磨砺中脱颖而出,人人是顶梁柱、个个是英雄好汉,在美丽的八达岭下,在中铁五局京张铁路的大干热潮中,唱响了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连日来,笔者从八达岭隧道的进口驱车来到斜井、出口,走进该项目20多个作业面上采访,每到一处都是机械轰鸣,员工们都是挥汗如雨,为确保明年8月底贯通八达岭隧道而奋力拼搏着。
  在八达岭进口隧道掌子面上,这位29岁的架子队长高飞在掌子面上观察围岩变化情况,给笔者介绍三臂凿岩台车的优点时滔滔不绝,但谈到多变的围岩时,他是一脸的无奈,因为这设备“吃硬怕软”,原围岩设计是二级,现在都是三、四、五级,加之有效工期只有450天,还剩余开挖1640米,面对紧迫的工期,这位小年轻依然信心满满。他说,目前每天都是跟班作业,不浪费一分一秒,严抓工序循环时间,保证每道工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确保隧道每个阶段节点目标的完成。在交谈的过程中,隧道里一幕如同电影《变形金刚》里的场面在隧道里上演,三臂凿岩台车缓缓地从体侧伸出三只长长的机械胳膊,在到达掌子面预定位置后,三只机械手快速地在坚硬的岩壁上完成了所需的钻孔作业……
  4月29日19时,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出《劳动礼赞:大国工程,山海逐梦》新闻,关注祖国各地在建的超级工程。重点报道了中铁五局承建的京张铁路八达岭长城站,参建员工段仕军自豪出镜。在长城站的大跨段掌子面上,段仕军和几名班组负责人正在研究快速掘进的有效措施。今年33岁的段仕军2015年在四公司参建的沪昆高铁最长隧道壁板坡隧道担任安全总监,工作认真负责,每天在全管段要排查20多个安全隐患,400多天来共排查和处理的安全隐患达上万个,正因他务实的工作作风保证了壁板坡隧道贯通零事故的目标。2016年4月份来京张工地,公司派他来担任常务副经理,他负责全项目的施工生产,分管4个下属分公司和四个作业队,他每天组织3个副经理在分管架子队及时召开施工生产碰头会,落实分析当天存在的问题并安排次日的日常工作。他告诉笔者,八达岭隧道和长城站有20多个工作面,每天都要驱车赶赴各点解决施工难题,他从隧道仰拱开挖面步行到掌子面的路程如果加起来,至少是10公里,来京张在隧道走的路加起来也有5000公里。
  他在施工中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去年6月份工地出现强降暴雨,造成二号斜井隧道边坡塌方。他子夜赶到现场,带领40多名工人在现场冒雨堆码沙袋,一直干了5个多小时,防止了边坡大面积塌方。他手机24小时不关机,随喊随到,不管是刮风下雪还是深夜凌晨,工地哪里有险情哪里就会有他的身影,京张城际铁路公司总经理余泽西每次抽查工地,随时都能见到他,每次都会和他握手问好,并说,你们这些小年轻盯在现场我就放心了。
  在项目工作的每一天,我处处感到,整个项目职工上下一心、团结和谐、雷厉风行,这与这些年轻人的带头是分不开的。
  在长城站的锚索施工现场,我遇见了29岁、分管长城站的副经理戴龙震。这位在中国高铁第一长隧的壁板坡隧道可是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曾是四公司壁板坡隧道作业队的队长,该隧道左右洞的贯通都是在他的手中实现,多次得到昆明局领导的表扬,当隧道提前贯通时,昆明局还发来贺电祝贺和感谢。
  长城站位于地下102米深处,36000平方米相当于6个足球场面积的车站,车站有4个“全国之最”、“三个首次”。在现场,他告诉笔者,来长城站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原因是面临巨大的工期压力和安全压力,简直就是在刀尖上跳舞,考验人的耐心与定力,这种“舞蹈”对专业技巧要求比较高,但自己有信心有能力跳好这支舞蹈,不辜负关注长城站社会各界人士的期望。当问到他来长城站最自豪的几件事时,他很自豪地说,到目前为止,,这里已经接待过240多个观摩团,每一次观摩都让来宾满意而归。
  有这么一件事让他终生难忘。去年大年三十,中国铁路总公司经理陆东福来到长城站的大跨施工掌子面。
  “小伙子是哪里人?”
  “江西九江!”
  “今年春节又不回家?”
  “工程任务重、时间紧,妻子带着女儿来工地陪我过年!”
  “辛苦了,辛苦了!”陆东福握着他的手近乎一分钟,对于他来说就是莫大的鼓舞和自豪,他说,在这里困难非常多,但他带领的都是小年轻,个个都有使不完的劲,再多的艰难困苦也要克服,努力走下去。
  向着梦想走去,无论前方是狂风骤雨,还是鸟语花香,只因为心中装着理想。无法记录每一个人的事迹,但请允许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唐兴文、龙俊州、许琪、严金显、……一群志向远大、奉献铁路建设事业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