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公司遵义海龙屯项目土司小镇仿古建筑施工纪实
通讯员黄灿新赵思思 走进遵义市汇川区海龙屯下寨片区土司小镇,72栋仿古建筑耸立在青山绿水间,这些仿古建筑完美地复刻了宋元时期的播州土司建筑风格,仿佛“七百年孤独”再现黔北大地。
在过去的150余个日日夜夜里,在这片仿古建筑群耸立的土地上,建筑公司遵义海龙屯项目全体员工,面临工期紧、任务重、施工场地狭窄等困难,群策群力、迎难而上,圆满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打出了一场漂亮的仿古建筑攻坚战。
打好文物保护战
海龙屯坐落于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海龙屯村,建于大娄山东支龙岩山山巅,是宋、元、明时期西南播州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址。海龙屯始建于1257年,由南宋朝廷与播州土司杨氏共同营建,有着700多年历史,于2015年7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建筑公司遵义海龙屯项目位于海龙屯缓冲区土司小镇,工程包括场地平整、河道治理、5座景观桥、4座车行桥、仿古建筑群、景观绿化、边坡治理等,造价约4亿元。其中仿古建筑作为旅游基础设施中的重要一环,共有72栋,总建筑面积19200平方米。
在世界文化遗产缓冲区进行施工,如何不对海龙屯的生态环境及遗址文物造成影响,成为摆在项目部员工面前的首要难题。为此,项目部召开专题学习会,对有关施工过程中文物保护工作进行了专题学习。党支部书记田蓉、安全部负责人王召洋分别对文管局要求、《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等进行了细致的学习,同时要求班组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照《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中的各项要求进行施工,特别是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按照正确的处理流程、正确的处理方式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从根本上促进了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打好时间争夺战
作为遵义市第七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召开地,项目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多方的关注,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市长魏树旺,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汇川区委书记姜世甫等领导高度重视项目各项工程的施工进展,多次前来考察调研。并且,如此大规模的仿古建筑群的修建,不仅对项目所有管理人员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尝试,在整个建筑公司来说,也属于首例。
时间紧、任务重,建筑公司遵义海龙屯旅游基础设施项目部,这支大部分由年轻人组成的队伍并没有因此畏惧,反而是迸发出了更加顽强的斗志,攻坚克难、挑战自我,跑在时间前面,赢得了胜利的主动权。
在去年12月初进场后,项目部迅速整合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施工方案,全心地投身于这场硬仗之中。面对现场施工点多、劳动力和机械设备不足、场地狭窄、协调难度很大、天气多变、木结构安全隐患大、施工工艺要求高等难题,项目部全体员工秉承“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面对困难不等不靠,主动出击,迎难而上,用激情和汗水,与困难拼搏,与时间赛跑,高标准、高效率地推进了项目施工各项工作。
打好团队协作战
在工程施工大干期间,项目部自上而下拧成一股绳。项目经理田茂勇、党支部书记田蓉带头,充分发扬爱岗敬业精神,自觉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特别是春节期间,他们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大年初三就回到了工地上。
针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项技术、协调问题,项目部经研究,组成了由项目总工兼副经理陈明武为组长的仿古建筑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古建筑的施工管理和协调工作。陈明武带领仿古建筑小组积极制定各项措施,细化施工方案,积极协调古建筑与桥梁、河道等交叉作业的相关事宜,采取优先保障古建筑施工作业面,再施工其他分项的方法,有效推进了施工进度。与此同时,项目部多次组织工班进行技术交底,开展安全质量集中培训,质量员、安全员全天候对现场进行巡视和检查,努力做到把质量、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项目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为了保证各种施工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实现人力、物力的最大优化,项目部每日坚持晨会、晚会两会制度,将每日施工任务细化布置,对施工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同时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等联络工具,随时安排工作、通知事宜、协调生产,加强了员工之间工作的机动性、有效性和即时性。
抢晴天、战雨天,施工现场到了夜晚仍旧灯火通明,海龙屯项目部全体员工充分发挥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海龙屯这片土地上奏响了一曲抢工大干的乐章,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保证了施工生产的快速推进,确保了仿古建筑群的顺利完工。
步步为营促生产,环环相扣抓质量,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积累,在积累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作为建筑公司进入遵义汇川区这片市场的第一支队伍,遵义海龙屯项目部坚持以品质稳固市场,用漂亮的姿态打响了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