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版:集团新闻总第2928期 >2017-05-26编印

“工地发明家”
——记贵州公司安六铁路项目经理赵宇
刊发日期:2017-05-26 阅读次数: 作者:
特约记者任梅通讯员文永国      赵宇,中铁五局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从一名农村孩子到贵州公司安六铁路项目经理,13年来,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服务工地上的一线职工”。
  一
  赵宇出生在贵州省毕节市的一个农村家庭里,家中三姊妹。和大多数贫困家庭一样,一家人守着几亩包谷地过日子,年收入几乎很少有过万的时候。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艰苦的环境让赵宇从小格外懂事,养成了爱思考、爱钻研的习惯。
  2002年,他揣着家里给他的5500元学费,去重庆上大学。不但一分钱没花,还独立把学费解决了。寒暑假,他全都在实习单位的工地上,别人休息,他当小工拌水泥。跑多了工地,除了对各式各样的施工工艺有了了解,更对项目工地上的职工和农民工们有了感情,他们的辛苦和汗水,让这名年轻的大学生暗暗思考,一定要用创新来改变传统的施工模式。
  2005年,赵宇毕业后来到五局工作,虽然是刚入职,但他对工作一点也不陌生,迅速进入角色,从见习生到代理技术主管,只用了四个月的时间。一年之后,就成为公司最年轻的项目工程部部长。
  二
  2006年3月,参加工作不到一年,赵宇被调到西安三环路西户立交项目任技术主管。这个工地底下有个老河床,土方为湿陷性黄土,地下水较为丰富,在开挖过程中遇到窝沙容易造成塌方,安全风险较大。第一次遇到这种地质,没有任何经验。在充分了解地质情况下,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每天花大量时间上网查阅相关图纸和设计文件,通过周密计算,编制出了“井点降水”施工方案和排水管道施工方案,大大减小了施工风险和难度,保证了施工安全,节约成本1000多万元。
  这是第一次小试牛刀,此后他的创新一发不可收拾。2015年11月,赵宇来到贵州公司安六铁路项目部任经理。铁路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地势多为岩溶发育、高山河谷地带,其中6个隧道中有3个是瓦斯隧道。在这个硬骨头面前,赵宇发明的“二衬台车堵头整体模架”,能够有效地保证中埋式止水带和钢板止水带预埋位置准确,避免由于位置偏差引起的止水带失效。“防排水定位夹具”,杜绝了以前有可能出现的定位偏差。“新式仰拱栈桥”,就连国内做隧道施工设备最专业的企业都慕名前来取经。“让人出错都难,这就是我做发明的目的。”赵宇笑着说。
  为加大隧道施工安全监控力度,赵宇甚至研究起了“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他率先在项目部引进视频监控技术运用到隧道施工现场,将数字视频监控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使洞口及洞内施工作业一览无余,实现了对进洞人数的实时监控。
  三
  近年来,我国西南地区境内相继有多条高铁实现通车,在以往的隧道施工过程和隧道竣工验收时,隧道衬砌施工中存在纵向、环向裂缝病害,后期整治、维护的费用极高。
  赵宇发明的“V”型施工缝工艺,有效破解了大面积穿越喀斯特地质的隧道衬砌开裂病害难题。如今,“V”型施工缝工艺已得到安六铁路建设、设计及监理等单位的认可,并在全线推广应用。这项新工艺也引起了正在贵州境内修建高铁的多家施工单位关注,有望在贵州境内的新线建设中全面推广采用。
  凡是赵宇负责过的项目,他一定会对项目进行策划,避免后期变更增加工程量且可能发生各种风险。在实施过程中,他强抓项目成本控制,努力节约管理费用,多次获得业主和公司领导好评。
  而一些劳务队伍的老板却认为赵宇是个“抠门”经理,有老板跟他开玩笑说:“赵总那么抠干吗?节约那么多钱还不是公家的。”赵宇回答道:“企业就是我的家,滴水成河的道理大家都懂,如果管理不好没了企业,那你们劳务队伍也没有活干了。”
  “把什么事情都想在前面,这是我做事的态度。”赵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