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兴学梅子
手电筒、验电器、试电笔、绝缘手套、一字改刀、十字改刀、钢丝钳、万用表……这是他工具包里装的东西,重量近十斤,包上面赫然印着“安全生产”四个字。他头顶安全帽,手提工具包,脚登一双运动鞋,工地上经常见到他这身装束。他就是中国中铁劳动模范、贵州公司银西铁路项目部电工胡正贵。
身为中共党员的胡正贵,1977年9月出生在红色革命圣地—贵州遵义,从小便深受红色文化影响。1997年他应征入伍,期间曾参加了影响深远的“九八抗洪抢险”,多次受到部队嘉奖,2000年11月以“优秀士兵”称号光荣退伍。之后他以一个农民工的身份加入了铁路建设行业,先后在武广、贵广、贵开等铁路线上奋勇拼搏,多次受到公司表彰。2013年,他荣获中国中国铁劳模称号,并从农民工的身份转为公司正式员工。
当之无愧的“胡劳模”
“胡劳模,这么早就上工地啊!”
“胡劳模,五号拌和站变压器好像出了点问题,一会你去检修一下!”
“胡劳模,听说你最近又有了小发明,拿出来向大家展示一下呗!”
在银西线上,有胡正贵的地方就能听到“胡劳模”三个字,这是大家对他的尊称,也是对他工作的认可。在所有人眼里,他是一个工作热情、技术精湛、勤俭节约、勤奋好学的人,是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银西铁路项目成立之初,大电未通,在冬有严寒、夏有狂沙的大西北,很少有职工愿意前来工作,电工极少,项目大小临用电基本上全由胡劳模一人负责。“那段时间我的手机都被打爆了,基本上几分钟一个,搞得我头都大了,还必须随时准备充电宝,生怕手机没电影响工作!”胡正贵说道。确实,那段时间,他一个人扛起了项目部、两个作业队、两个加工厂、两个拌和站以及所有工点的维修电路故障重任,难度可想而知。然而,无论多大的困难,胡正贵的工作热情始终没有消退。有时在零下十几度的工地上,穿着军大衣也抵御不住严寒,直冷得他浑身发抖,即使如此,他仍坚守在岗位上,直到把问题解决为止。当发电机转起来、灯亮了那一刻,他的心也就亮了。
在大电架设中,风沙肆虐,他不顾眼睛进沙子、鞋子被黄沙掩埋,总是冲锋到一线,撸起袖子、扛起工具开挖基坑、埋设电杆,手脚被磨起了泡,三百多根电杆在他的“呵护”下一根根安装到位。为此,大家都说他是银西线上的“蜘蛛人”。
受人爱戴的“胡主席”
胡正贵是项目工会副主席,除了本职工作之外,他对项目工会工作以及后勤工作也倍加操心,既在施工现场忙前忙后,还在项目部忙上忙下,那些修水龙头、移网线、检查生活设施、食堂工作等他都要涉足,项目部员工们都亲切地称他“胡主席”。
2016年9月份,混凝土拌和站的信息化平台开启之后,由于网络线路问题不能正常工作,验收节点将至,等待厂家过来维修已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刚从工地回来的他得知这一情况后,来不及放下手中的工具包,立马赶到拌和站,利用手机网络查找解决办法,了解了网络线路的工作原理,检查出现场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电路方面的知识,很快修好了网络,第二天拌和站成功通过了验收。
“中国中铁劳模“这一荣誉让他成为了公司和局职工大会的代表,每年召开的职代会上都会出现他的身影,会议召开前他认真撰写提案,先后在局四届一次职代会、公司二届一次职代会上提出了《关于关注员工信息平台的建设,搭建员工沟通、交流平台的建议》《关于继续加强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工作的建议》等提案,显示了他作为职工代表不辱使命的责任感。
照顾家庭的“好男人”
胡正贵是父母眼里的好儿子。他虽然长期在工地,但对家庭的联系从不会少。“记得刚刚参军的时候,我每
周至少写两封信寄回家,那些
信现在都还完好无损地保存
在家里呢!”胡正贵自豪地说
道,“现在有了电话,有了QQ
和微信等通讯工具,还能够视
频聊天,我能够清楚地知道父
母身体状况如何。”从他的语气中虽然有些未能陪在父母身边的遗憾和愧疚,但是能够用视频聊天对他来说已经满足了。交谈中胡正贵坦言道:家中除了自己双亲外,还要照顾岳父岳母,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多给他们打电话、报平安,四老也就安心了。他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他的妻子和母亲曾经先后因为病痛入院,听到消息的他心早已飞到妻子和母亲身边,可是因为工作的需要抽不开身,他毅然决定自己暂不回家,却找来妹妹帮忙照顾。妻子理解他的好意,坚信他仍是自己的好丈夫。
他是儿子心里的好父亲。年满九岁的儿子如今正上小学,虽然从小少有父亲的陪伴,但他却乖巧懂事,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儿子最期待、最享受的就是每天晚上能和父亲视频通话;他也会在视频中指导儿子作业,和儿子聊学习、聊生活、聊梦想。儿子很理解父亲,在视频里和父亲畅所欲言,虽然相隔千里,却犹在咫尺。儿子在视频里说道:爸爸是为了挣钱才跑那么远的,我要好好学习,也要向爸爸一样,让妈妈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