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提质增效
●抢抓机遇,进一步做大经营规模
第一,要更加重视和支持经营工作。各级领导必须更加重视经营工作,不仅要亲自参与、亲自组织,更要抓好经营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区域市场建设、经营文化培养,为经营工作的创新发展创造条件。第二,要强化经营目标的落实。一是要超前谋划,抓好任务分解落实;二是要分类、分区域组织好经营开发;三是要突出抓好投资经营;四是要继续做大海外市场。第三,要进一步增强全局经营能力。一是要充分发挥好局、区域指挥部、经营性分公司、子公司、项目部五个主体的经营职能。二是要抓好区域指挥部的建设。一季度,完成华南、中南、东北区域指挥的组建,实现区域指挥部全面建设到位。第四,要进一步激发经营活力。重点是落实好股份公司“六给两要”的要求。“六给”是:给地盘、给资质、给人才、给权力、给服务、给奖惩;“两要”是:要承揽有效益的项目,要有信誉的市场。要完善奖罚机制,强化激励约束。要落实收入分配向经营人员倾斜的政策。要抓好经营队伍的建设。第五,要依法合规开展经营工作。一是要强化标前评审,防范投标风险。二是要依法经营,防范廉政风险。
●标本兼治,确保安全质量平稳可控
第一,进一步增强抓好安全质量工作的主动性。全局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安全质量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增强抓好安全质量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和主动性。第二,严格执行安全质量事故责任追究制。一是要实施责任追究与单位任务分配、市场划分挂钩的机制;二是要实施责任追究与单位领导人员及全体职工工资挂钩的机制;三是要实施责任追究与领导人员任职、政纪处分挂钩的机制。第三,健全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一是要建立健全覆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二是要完善组织体系;三是要落实以架子队、劳务队伍建设为重点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第四,切实抓好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方法的改进创新。一是要把好管控方法的创新。重点是要创新隐患排查整治的方法。二是要把好惯性事故的预防。认真组织学习股份公司《防范惯性事故强化技术及管理交底刚性要求》。三是要把好安全质量工作的监督考核。四是要落实质量创优规划。力争获得国家级优质工程3项,省部级优质工程15项、AAA安全文明标准工地1项、省部级安全文明工地8项。
●强化组织,确保在建项目顺利推进
第一,强化项目的组织保障和资源保障。各公司领导班子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项目施工组织上,帮助项目部解决好施工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局项目部要加强项目节点工期、施工组织的研究,组织制定好重难点工程、工期紧张工程的施工组织计划,并根据施工进展适时优化。要推进机械化配套,在京张铁路、郑万湖北段开展隧道施工机械化配套试点研究,实现隧道施工设备模块化配置,提高隧道施工机械化水平。第二,强化项目分级分类管控。局重点负责铁路项目和路外重点项目,三级公司负责自管项目,局区域指挥部负责区域内项目,项目部负责分部及架子队施工工点,确保项目管控全覆盖。要根据项目类型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管控。第三,强化重难点项目的管理。对重难点项目,局本部、区域指挥部和参建公司都要帮助项目部及分部解决好施工组织模式、资源配置、技术方案、风险管控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对特殊地质隧道,局或参建公司要成立专家组,指导项目部组织好施工,确保施工安全推进,进度满足合同和业主要求。第四,组织开展好信用评价工作。要落实局《铁路工程项目内部信用评价办法》,实施信用评价结果与领导班子及相关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与各公司的任务分配挂钩的机制,推动项目部、子公司、区域指挥部、经营分公司合力开展信用评价,力争全年局在铁路总公司的信用评价进入A级。子分公司要高度重视非铁路项目的信用评价工作,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力争更多项目或区域市场获得AA级评价。要通过抓好信用评价,为经营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深化提质增效,不断提升发展质量
第一,进一步加强清收清欠工作。要把清收清欠作为“两去一降”的主要抓手,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及早实现验工,做到应验尽验、尽早计价,尽可能减少存货,形成应收账款。对应收账款要加大清欠力度,充分运用专人清欠、感情清欠、法律清欠、领导清欠等多种清欠措施,把应收账款转化为现金流。第二,进一步加大二次经营的力度。明确局、局项目部、区域指挥部、子分公司及其项目部的职责,强化过程监管,推进二次经营向标前延伸。明确局区域指挥部作为联系区域内设计院的责任主体,负责配合局项目部做好设计院的沟通工作,努力实现二次经营成效最大化。要进一步提高项目变更索赔的能力,放大项目收入,提高经济效益。第三,进一步推进要素集中管控。继续推进资金集中管理、物资集中采购、设备集中采购、保险集中购买、税收集中筹划,积极推进办公用品集中采购、商旅集中采购、公务用车油料集中采购,通过强化八个要素集中管控,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局物资招标中心、局和公司两级劳务招标中心,在上半年要建成运转。办公用品集中采购、公务用车油料集中采购、商旅集中采购,在上半年要启动实施。第四,进一步严格控制管理费用支出。精干企业的组织结构,减少企业资源闲置和浪费,严控各种非生产经营性支出。第五,进一步推进亏损治理工作。实现亏损企业和亏损项目的扭亏目标。
●继续开展实验室活动,持续深化精细化管理
第一,继续开展以蒙华为试点的项目管理实验室活动。今年是项目管理实验室活动的“深化之年”,重点要抓好实验室活动的深化落实。要深化制度完善,深化管理创新,深化实践检验,深化机关指导,深化连续推进,深化推广运用,不断取得新的实验成果。要按照我局开展项目管理实验室活动的实施方案,抓好十项工作的实验深化,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第二,抓好精细化管理重点工作的落实。要抓好项目管理责任矩阵的推广应用。要建立完善承包分包机制,落实责任承包考核兑现。要落实“一定编、两定额”管理,使“一定编、两定额”的运行更加有效。要抓好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继续做好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V2.0)的升级和推进工作。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弥补企业发展短板
第一,着力抓好七支人才队伍的建设。要抓好领导人员、职业经营人才、项目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国际化人才、党群工作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七支人才队伍的建设。力争申报1~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要突出抓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引领科技人才成长进步。第二,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制定并落实《“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确保我局科技发展能力在“十三五”期间达到中国中铁领军企业的水平。贯彻借鉴模仿比原始创新更重要、推广运用比课题研发更重要的科技管理理念。分类推进专业技术创新,在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城市地铁、路基工程等方面的施工技术要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在桥梁工程、建筑工程、“四电”工程、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技术攻关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要落实科技创新保障措施。局启动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工作,今年要基本达到国家级技术中心的条件。各公司要组建技术中心,项目部要成立技术创新小组。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极大鼓励广大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今年适时召开全局科技大会。全年要确保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股份公司科技进步奖1~3项、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2~4项,通过股份公司科技成果评审5~6项。
●稳步推进企业改革,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第一,推进组织体制改革。继续推进管理层级压减工作。压减管理层级,既是中央和国资委推进央企强身健体的重要举措,也是股份公司下达的政治任务,必须按照股份公司的压减时间表,组织完成压减工作。力争我局今年压减15家,提前完成股份公司下达的计划。第二,开展“三项制度”改革。提前做好用人、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的准备工作,适时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实现人员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常态化。要继续推进员工总量压减工作。第三,推进财务管理方式的创新。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的方式,组建局财务共享中心。上半年选择两个子公司开展试点,下半年在全局推广,力争年内所有单位都在财务共享中心上线运行。
●加强合规体系建设,防范经营管理风险
第一,继续加大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与企业管理相适应的合规管理体系,为合规经营提供保障。要把合规要求内化为企业的规章制度,为合规管理提供制度依据。加强规章制度、投资决策、重要事项、经济合同等方面的合规性审核,确保企业经营管理依法合规。第二,继续抓好审计巡视发现问题的整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整改落实。要根据国家审计对股份公司成员企业出具的问题清单,结合去年以来审计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开展自查自纠,抓好存在问题的整改关闭,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要加大问责力度,对整改不及时的,要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整改关闭后再次发生同类问题的,要加重一级问责。第三,持续抓好风险防控。当前,重点做好违规违纪风险、廉政风险、安全质量管理风险、海外风险、稳定风险、投资风险、企业诚信风险、决策风险的防控。要做好风险过程防控。进一步完善企业前期防范、过程控制及违规惩处机制,进一步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和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和谐企业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凝聚力
要坚持“立人本、促和谐、树新风”的发展方针,促进企业和谐发展。要以文化孕育和谐,把全局职工的思想意识统一到企业和谐发展的大局上来。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努力改善职工福利待遇,做好职工企业年金缴纳,实现职工年人均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一线员工的工资增幅达到8%以上;及时足额缴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的缴纳要进一步改善,本年内要做到零拖欠,历史拖欠要明显减少,有历史拖欠的单位再减少1-2家;进一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落实“三不让”承诺和离退休人员各项待遇,持续精准开展困难职工的脱贫解困工作。要以稳定保障和谐,切实抓好信访维稳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时解决好职工和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要以责任推动和谐,积极参与铁路及地方抢险救援,支持国家对口扶贫事业,树立央企负责任、敢担当的社会形象,营造良好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