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邵平刘合林特约记者胡凯 这是广西最长公路隧道,同时也是广西最难隧道——岑水高速公路均昌隧道。
均昌隧道自2010年12月开工建设以来,发生水文地质灾害96次以上,其中遭遇特大涌水地质灾害5次,最大涌水量高达1200立方米/小时,原定工期被迫两次后延。业主决定,清退原施工单位。2015年8月,由中铁五局挑起增援均昌隧道抢险段工程施工任务的重担。
时隔一年多,从岑水项目传来喜讯,均昌隧道抢险段双线全面贯通。2016年12月16日,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陈刚在视察该项目工作时盛赞:“央企就是牛,中铁五局就是牛。”
如此赞扬,不可谓不高。该项目是如何克服隧道难题的,带着疑问,笔者特地采访了该项目经理陈慧。
笔者:陈经理,您好。据我了解,这个隧道原施工单位近3年都没打通,地质复杂程度全国罕见。您履职该项目经理,可谓临危受命,那么,您进场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陈慧:这个隧道是我参加工作26年来,遇到最难的“烂洞子”,据前来指导工作的国内隧道专家王梦恕、周丰竣、王复明等院士的评价说,均昌隧道施工难度在在建公路建设中施工难度排前三。
均昌隧道抢险段工程共304.5米,这短短的300米打了近3年,都没打通。业主单位曾邀了中铁隧道局、一局、四局和中铁十四局等单位进场考察隧道地质情况,希望引进一支隧道专业技术扎实、具备攻克均昌隧道难题的单位,但是这些单位派代表来了以后,要么报价太高、要么知难而退。
关键时刻,我们五局进场了,我作为这个项目的项目经理,要说最大的感受,那就是压力。第一,我们进场后头几个月,没有找到有效克服涌水突泥地质灾害的举措,并在进场后第四个月,发生了较大地质灾害;其二,隧道掘进速度十分缓慢;其三,对隧道土壤、岩石的组成部分等了解几乎空白。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个项目经理当的真是如坐针毡。但是,领导已经把任务交给我了,无论多难,必须咬牙撑下去,必须贯通。
笔者:均昌隧道抢险段的难主要是因为地质情况复杂,这相比较常规隧道施工有什么不同呢?能请您介绍一下隧道抢险段难在什么地方吗?
陈慧:均昌隧道抢险段和常规隧道施工的最大不同,简单的给你形容一下。常规隧道打300米,按照我局的施工实力,最长3个月能实现贯通,而均昌隧道抢险段,原施工单位打了近3年,基本没有进尺,我们五局进场后,也花费了一年多才实现隧道胜利贯通,这就是二者最大的不同。
此外,抢险段的难主要是因为穿越区域集全、强风化花岗岩、富水破碎围岩、膨胀土岩层、部分泥岩于一体。这对于施工有五大方面的影响。一是围岩为强风化花岗岩,遇水泥化严重,稳定性极差,基本无自稳能力,施工过程中极易塌方冒顶;二是强富水地层,区域水裂隙发育,局部有股状涌水,水域联系范围广,水量充沛,涌水突泥极易造成大范围塌陷;三是岩层中裂隙发育,水量大,浆液随裂隙流失,加固范围控制难度大;四是高压富水,压浆压力大于5兆帕时,造成后面初支变形大,存在垮塌风险;五是抢险段左右洞净距仅17米,松散薄弱,左右洞施工相互干扰严重,注浆控制难度大。
比上述影响更大的是社会影响,隧道穿越区域上方村庄密集,有300户人家生活。原施工单位因为涌水突泥控制不当,曾先后4次造成房屋倒塌,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老百姓跑到工地阻工,极大制约了工期进度。同时,也在农民工心中留下了心理阴影,造成他们畏难情绪严重,不敢进场。
笔者:陈经理,您曾经在洛湛铁路处理过相似类型的隧道地质难题,这对您处理均昌隧道涌水突泥是否有帮助呢?
陈慧:有。洛湛铁路北岗隧道地质虽然没有均昌隧道这么复杂,但也相当于均昌隧道的“缩小版”,而且两个隧道同处于广西自治区岑溪市境内,两者之间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比如,面对复杂的不良地质,我们编织了科学可行的应急预案,对人员的调配、物资的储备,救援的先后步骤都进行提前安排,这是我们有底气进行开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一个方面,处理过相似类型的隧道难题,对于我全面掌握隧道情况,安排人员、机械、设备施工,把控安全质量,也是很有裨益的。
此外,因为有类似经验,在处理工序分包单价、调动劳务工积极性、合理变更方面也是起到了很大作用。我们接下增援抢险段工程时,总价是6600万元,目前已经变更为13000万元,并实现了盈利。
笔者:我了解到抢险段还提前业主节点工期半个月实现贯通了,干这么难的隧道,不但保质保量,还能超前完成。项目是如何克服的,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呢?
陈慧:攻破隧道难题,要感谢公司的大力帮助,公司专门派遣了两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蹲守一线,和我们基层技术人员组成技术团队,合力攻关。
经过6个月的细心摸索和总结,我们最终决定采取帷幕注浆止水方案。同时,联合了两所知名高校,对帷幕注浆配比、钻孔深度等进行了几十次的实验与检验,根据不同地质采用不同浆液,动态调整注浆作业。最终才确立了“排堵结合,注浆加固,先撑后挖,随挖随撑、同步对称,及时封闭”的整体施工原则,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全断面帷幕注浆”施工工艺和安全平稳推进施工方案,有效破解了隧道涌水突泥的地质难题。
此外,我们研究编制的《松软富水围岩内注浆孔口管封闭固结装置及方法》、《隧道注浆帷幕外泄水钻孔安全施工工艺》、《富水地段破碎岩层隧道全断面帷幕注浆施工工法》正在申报国家级专利中;施工中发明的《卧式半自动可移动式水泥罐车》也在申报新型实用型专利。
笔者:目前抢险段已具备了年底通车条件,施工任务也基本高捷。您在这个项目,有哪些收获,可以和我们谈谈吗?
陈慧:三点收获。一是均昌隧道建设为公司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这些青年员工都足够独当一面;二是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得到了许多宝贵经验,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三是为公司积累了不良地质隧道处理的经验,为公司今后进一步拓展隧道市场奠定了一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