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2910期 >2017-01-13编印

杜绝“差不多”思想
刊发日期:2017-01-13 阅读次数: 作者:
六公司
  肖顺
        假如满分是100分,那么90分是一个怎样的成绩呢?
  也许,很多人觉得还可以。但是如果将这这个分数比做我们平时的工作呢?每件事只做到九成,运用数学的公式加以换算,答案肯定会吓你一大跳:90%*90%*90%*90%*90%=59%,居然不及格。可见,5个“差不多”相乘,你就已经“差很多”了,更何况是无数个90%。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这一词开始引人深思。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千古流传的鲁班故事、精妙绝伦的青铜编钟无不都体现着中国人骨子里的“工匠精神”。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工匠精神”消失殆尽,更多的是“差不多”、“还可以”、“过得去”,这三个词俨然已成为我们说的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了。
  箱梁架设施工中,中线偏差2毫米,感觉“问题不大”;测量水平差2毫米,感觉“差不多就行”;灌浆料配合比管控不严格,“能用就行”;高空作业人员不系安全带,“只要不出事就行”;组装时个别高栓扭矩不合格,“凑合就行”……于是造成一系列的安全质量事故,轻则返工重来,重则伤人伤财。
  可当我们回过头反思事故原因时,导致此类事故发生的原因往往不是能力不足,而是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缺乏追求精益求精的惰性思维。正是因为“差不多”的想法根深蒂固,粗糙与极致、低劣与卓越划出泾渭分明的界限。
  试想一下,我们的企业中,如果每个人差一点,每个环节差一点,累加起来就不是“差不多”,而是“差很多”,对企业来说无异于埋下了一颗炸弹,随时都可能引爆。就建筑企业来说,大而不强,强而不精的现象还比较多见,这就需要我们用更加精细管理的方式,精益求精的姿态和“工匠精神”去改变现状,打造出更多的鲁班奖、詹天佑大奖等精品工程,为企业跨越式发展打好基础。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企业的一员,我们应该杜绝“凡事差不多就行”的思想,严于律己,全力以赴,把本职工作做好、做细、做精。这样,就离实现我们共同的梦想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