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义何增旺方绍才
“在建高铁最难在成贵,成贵高铁最难在9标,9标最难在一分部。”——铁路总公司领导如是说
一分部的人说,我们最难的就是应山岩隧道进口段这150米的“拦路虎”。确实,在烂泥般的六级围岩里打隧道,怎一个“难”字了得!
这话说得寒意沁人。虽然刚入冬一月。
在四川兴文县的大山深处,离县城20来公里的古坝乡,再往山里驱车10多分钟,就到了五公司成贵铁路项目部驻地。对承建成贵铁路9标段工程的中铁五局项目部来说,五公司成贵铁路项目部的番号是一分部。
初冬的山里,天蒙蒙,地蒙蒙,心也蒙蒙。
要到新建成贵铁路沿线走一遭,只有一个字:难。交通不便,道路泥泞,放眼望去,一山比一山高,盘山公路蛇行于云山雾海间。
转过一个山弯,蒙蒙细雨中远远看见两山之间夹一道深沟,建好的长秧田大桥连接左右山腰的两个隧道洞口:左边是老房子隧道出口,右边是应山岩隧道进口。
呵呵,记住了,我们要说的故事就发生在应山岩隧道进口。
应山岩隧道所处地质结构成型于距今2.5亿年前的三叠系,是有点古老了吧,就是再坚硬的岩石也经不住这么长时间风吹霜打、雨雪浸泡,再加上地壳运动,搓来揉去,岩石变成了风化砂、碎石土,一锄下去,见天见水,就是一团稀泥。这样的土质,种庄稼是好地,打隧道,呵呵,自己想去吧!
打隧道的“老革命”有一句话,叫做“不怕硬,就怕软”。听起来有点那个,骨子里却是用肉体和鲜血换来的真理。
硬,指的是围岩坚硬,稳定性好,打眼放炮机械挖,随你怎么搞,不易垮塌;软,指的是围岩软弱、松散,稳定性差,仿佛一咳嗽都会把它“咳”垮了。
围岩级别从硬到软分为六个等级,最差的是六级,专业术语称为“Ⅵ级围岩”,就是我们怕“咳垮”的那种。
隧道施工遇到六级围岩十分罕见。但这偏偏被五公司遇上了。真是倒了八辈子邪霉!而且还长达150米。怪怪,不得了!
来接我的一分部项目党工委书记颜学华一边指点江山,向我介绍ABC,一边用手压着肚子,紧皱眉头。司机说,书记的紊乱性肠炎就是这狗日的隧道害的。
这有点邪门。隧道和肚子八竿子打不到一块,我问咋回事。司机说,应山岩隧道进口段150米CRD施工的那段日子,人人都在拼死拼活的忙,书记也蹲在洞子里值班,有一顿没一顿,饱一顿饿一顿,肠肠肚肚不就乱套了?
说的也是,谁叫你不按时喂饱肚子。我说我是慢性肠炎,不干不净吃点什么,立马稀里哗啦。颜书记说,我这肚子就像六级围岩,自稳性极差,而且只认固定食材,换一种饭菜,肠胃立马反抗,拉得人有气无力。搞征地时,免不了在外吃顿饭,换一个地方吃饭就换了一种口味,一吃准拉。呵呵,紊乱得真够可以!那有什么办法?我们这些工程人,一忙起来哪顾得这么多,乱就乱呗,吃了好多中药也不见好。
说到这病那病,就说到了一分部副经理康平,这个个头约莫1米8、体重约莫180、血压高到180的“318”四川汉子,过去拿海碗喝酒,现在见酒就怕,滴酒不沾。也许是他身上豪气太重,医生劝他,血压太高,得住院治疗,而他却用一口的川腔说,老子哪门有时间,大家都在隧道里拼命,老子躺在床上享清福,不得行!一边说一边拔掉输液针头,风风火火回到隧道掌子面。像这样的硬汉,我们给他点个赞:豪!
现在开车的人都严格遵守“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在一分部也是这样,不过是另外一种说法,叫做“喝酒不上班,上班不喝酒”。吃晚饭时,大家的面前都倒满了一杯酒,唯独副队长邓兵拿手盖住杯子,说:“我今天晚上到洞子值班,不能喝。”我初来乍到,不明就里,说一杯酒,不怕。项目经理李波说,那就依邓队长的,不喝就不喝吧。他向我解释道,我们这里的隧道施工正处在关键期,已经打了五千米,从没出过安全事故。为了保证一直安全到贯通,我们定了规矩,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一般员工,只要上班进洞,一律不准喝酒。喝了酒,怕误事。
说的也是,打这样烂的洞子,没有铁的纪律,怕是不行的。啥时能喝酒,啥时不能喝酒,都有严格的规定,那么进洞施工的规定就更加严格了。就拿安全帽来说,我要进隧道采访,书记把早已准备好的安全帽递给我,我按规矩戴上,但怕麻烦,随便把安全帽往头上一扣,帽带搁在脑后。书记见状,也不说话,过来帮我重新戴好,把帽带牢牢系在下巴颌,说:“这样才安全。”我想,戴安全帽都一丝不苟,其他安全装置和设施就可想而知。
重复一下那位铁路总公司领导说过的那句话:“在建高铁最难在成贵,成贵高铁最难在9标,9标最难在一分部。”
26个字三句话,每句都有一个难字,层层递进,最难在后面那一句。我犯嘀咕,为什么不说最难在三分部呢,那里的玉京山隧道可有一个天大的溶洞啊?哦,想明白了,说这话的时候还没挖出那溶洞呢。
这句话说得有根有据,有鼻子有眼。大可不必怀疑。不管是一分部、二分部、三分部,反正说的是五局,说哪个分部如何如何,就当说的是五局好了。
“一分部的难难在隧道。管段有两座隧道,先说老房子隧道……”看了隧道回来,在办公室坐定,李波拉开了话匣子。
老房子隧道与十六局对打,一分部负责出口2281米施工任务,这座隧道是V(五)级水平软弱围岩,想起来了吧,与那个怕“咳垮”的六级围岩只差一级,也够烂得可以。什么是水平软弱围岩呢?照我这个外行打个比方理解,大概是像饼干一层一层叠起那样吧,设想一下,“饼干”下面掏空,上面加压,将会出现什么后果。啧啧,好危险哦!不仅如此,岩层还富含水,又是反坡打隧道,水直往掌子面倒灌,需不停地抽水。涌水、涌泥、坍方时有发生。据说,坍方处理就有好几次。
人就是这样怪,越是困难大,智慧就会更大。一分部就是这样的领导班子,艺高人胆大。按照原先的设计,隧道分两个工区施工,一个从出口打进正洞,一个先打斜井再进正洞打,形成三个工作面掘进,设计的意图是这样的掘进速度会快些。可他们偏偏不,硬把两个工区优化为一个工区独头掘进,打到斜井位置时,再反打斜井。他们说这样可以节约一个工区的临建费用,也不会影响施工进度。李波掰着手指一个一个摆出他们的保证措施:
第一,采取三台阶七步开挖工法,保安全保质量保进度;
第二,把工序循环时间卡死,实行奖罚制,激励士气;
第三,科学合理配置机械设备,满足施工需要;
第四,领导班子成员现场值班,处理问题及时,督导精准。
呵呵,这个李波,是不是很有头脑,很有板眼哦。
这还真有成效呢!不信?你看看下面的数字。
隧道施工史表明,在五级围岩条件下的隧道常规开挖,每个月开挖进度是50米,但是李波团队达到75米,而且连续20个月月月如此,最高的一个月达到89米。呵呵,牛吧!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个团队的智慧和能力。所谓能征善战,称赞的就是这样的团队!
不过,我要说的关于他们的故事,还不是在老房子隧道。只是兴之所至,顺便一提。中心故事是在应山岩隧道出口段,在最艰难的CRD工法开挖的那150米六级围岩隧道施工里。
隧道出口洞门开在山体滑坡堆积体上,土质本来就松散,再加上村民祖祖辈辈在这里种水田,经水长期浸泡,简直是一片烂泥。
看官完全可以大起胆子想象这样的情景:一开挖洞门,围岩稀里哗啦垮滑,流沙夹石块,遇水成稀泥,人站在上面也会陷下去。
这样的围岩,就连善打隧道的五公司人也没见过,深感头疼。改道吧,不行!隧道必须从这里经过,设计线路已铁板钉钉。这150米的六级围岩隧道说它是成贵铁路全线的“拦路虎”,还小瞧它了,简直是“难于上青天”之难!
项目部打了好多烂隧道的施工人员都这样感叹道:“干了几十年的隧道施工,能遇到的情况都在应山岩隧道遇到了。”
在五局历史上,五公司的专长是打烂洞子。随手一数的就有八十年代末的成渝公路中梁山隧道,九十年代初的南昆铁路家竹箐隧道,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渝利铁路的都亭山隧道,近期的沪昆高铁壁板坡隧道。
但是在这里遇上六级围岩打隧道还是第一次。也许还是五局隧道施工史上的第一次。我说的是也许,恕我孤陋寡闻。寡闻就寡闻吧,反正当了30年五局人,我是第一次见到。
成贵铁路走到这里不能绕道而行,那就硬着头皮迎难而上。
李波、颜学华,还有一分部总工程师颜勇详细地给我介绍这“软隧道”的“软暴力”,以及他们制服它的办法;怕我不懂,还为我画了一桌子的示意图。在语言加图解的“填鸭”下,我似乎也成了半个专家,把那段早已成为过去式的CRD“战斗”又回闪到眼前。
那就让我先说说“CRD”这洋名儿的隧道施工工法吧。
不过说之前先让你知道,五公司这个团队在这六级围岩隧道之战中取得了两个工法成果。成果就是胜利,就是胜利果实、最终成绩。
这两项成果已申报部级工法。一个是《半断面开孔进行全环超前注浆施工工法》,一个是《超长管棚跟管施工工法》。呵呵,术语太专业,几十页的说明书摆在我面前,我这个门外汉看了也是“墨者黑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管它,只要记住这是制服“软隧道”的法门就行了。但是有几段文字我还是要不厌其烦地抄录下来,让大家看看它们的成效,这好比不知道做菜,总该会尝菜吧。
“成贵铁路应山岩隧道进口采用超长管棚跟管施工技术进行了洞口单根100m管棚施工,采用该技术,改变了传统工法中掉钻、坍孔等技术难题,采用管棚杆体代替钻进杆体及钻头导向技术保证了管棚的施工质量,避免了返工及浪费,节省了施工成本及时间;较传统工艺,时间节约一个月,为后续隧道安全进洞提供了保障,为全隧道安全顺利施工奠定了基础;同时采用该工法施工,环保可控,也降低了能源消耗。”
“成贵铁路应山岩隧道洞口段断按《半断面开孔进行全环超前注浆施工工法》施工,采用此工法进行超前周边注浆施工技术,节能环保,社会效益明显。直接节约成本近200万元,建设工期提前近2个月。”
以上两段文字应该看得懂吧,看不懂不要紧,看懂安全、节能、环保、节约这几个词就可以了。
接下来说“CRD”施工法。
前面已说过,应山岩隧道进口段必须穿越这150米的六级围岩,怎么穿越,必须好好研究研究。
未进正洞之前,业主、监理、勘察设计专家和中铁五局专家,以及一分部的专业技术人员,无数次坐在一起研究对策,商讨方案,最终决定采用“CRD”法施工。
CRD究竟是什么施工法,我来用文字表述如下。但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略述大概,权当是纸上谈兵。
必须强调,CRD施工法的关键词是:保证安全。
还必须提醒你,要放慢阅读速度,边看边在脑海里形成画面,这样才能理解、吃透、消化。
在平面图上把隧道横断面划分为六个开挖区域,上层两个区域,从左到右分别标号为1、3;中层两个,分别标号为2、4;下层两个,分部标号为5、6。开挖秩序是:先上层的两个区域,先开挖1号区域,进尺3米后,再开挖3号区域;然后开挖中层的2、4号区域;最后开挖下层的5、6号区域。即是说,六个区域的开挖顺序是1、3、2、4、5、6。但是为了保证安全,每个区域的开挖工作面的进尺间距保持在3米左右,换句话说,6个工作面不能同时进尺,等到1号工作面进尺18米后,6号工作面才开始开挖。
为什么每个工作面的进尺间距是3米呢?这是为了均衡释放围岩压力,避免松散的围岩垮塌。
六级围岩的自稳性极差,不能用机械施工,只能用人工一点一点地刨和铲,刨下来的砂土也只能用漏斗输送,逢雨天或见水立马就成稀泥,一锅粥。
这六个区域用什么隔离呢?用钢拱。用钢拱支撑四周,以抵抗围岩压力。
整个隧道划分为六个区域工作面,相当于把一个隧道分成六个小隧道开挖,由于六个工作面的进尺都不一样,相互之间都有3米的间距,因此每个工作面都要钢拱架支撑。由于工作面小了,围岩压力也相应小了,坍方的几率也小了。即使坍方,危险也小得多。因为整个隧道断面的围岩压力已被六个小断面分散释放。
这就是我理解的CRD施工法。安全吧。
当然,在进入正洞施工前,他们还采用了多种保护措施。
第一,在正洞的两侧打抗滑桩。一共打了32根,以挡住围岩对隧道的挤压力。
第二,在隧道上方用袖阀管注浆,固结松散土石,便于隧道开挖。
第三,打超前长导管棚注浆,也是为了凝固松散的围岩。
了解到这里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就有了这样的画面:好像做了一个方形的混凝土盒子把隧道团团护住,防止隧道被围岩挤压变形甚至塌方。
但是,六级围岩这个“软老虎”太厉害了,即使保护措施重重叠叠,还是免不了出现险情,时不时出来吓唬你一下。
在勇斗、智斗“软老虎”的那些日子里,常常有感人的故事发生。
为了安全渡过六级围岩施工段,6个项目部班子成员轮流值班,形成制度,白天黑夜“钉”在隧道里。
作为项目部的“司令官”,不管值不值班,李波每天要到隧道三次检查,这已成为习惯,少一次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他认为,领导嘛,总要比别人多付出点才称职。
李波今年45岁,白净脸,说话文质彬彬、有条不紊,精神饱满,一副“儒将”风采,员工们都说他是个“不知疲倦”的人。在那段日子里,他每天工作到深夜,躺下床睡不着,脑海里总是想着洞子里哪个地方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哪个地方还需要加强沉降观测。虽然开挖预留了60公分的收敛空间,但是收敛超过了65公分就会出现险情,这些地方还不能掉以轻心……想到这些,李波睡意全消。唉,工期这么紧,每个月只能进尺几米、十几米,进洞速度慢,他心里也烦着呢;开挖有危险,他也提心吊胆的,怎么睡得着。睡不着就干脆爬起来去工地。只有人在施工现场,看到员工们忙这忙那,心才会安稳些。员工们见到他都十分感动,说:“有李经理同我们并肩作战,还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呢!”
一个晚上,李波和康平照例走进一号横通道检查。那时正是一号横通道刚进入正洞CRD法施工段,是通道口与正洞的结合部,形成一个喇叭口,正是隧道施工最脆弱的地方,安全风险极高,大伙儿的心都吊到这个地方,生怕出一点差池。
有些时候就是这样,越怕什么就越会出现什么。二人眼尖,就在这个“喇叭口”的右侧,他们发现初支后的隧道壁出现纵横开裂,这是隧道偏压太大而造成的现象。
前面说过,这六级围岩大多是软粉质粘土和块石,这种散土夹孤石的岩层几乎没有自稳性,随着埋深的加大,偏压越来越大,严重时,钢拱架会被挤压得扭曲变形,实在承受不住就会塌方。混凝土开裂、掉块,这是险情的前兆。
怪怪,不得了,两人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上。但也感到万幸,被他俩及时发现了。可想而知,接下来就是召集施工员、技术员、安全员和作业人员齐聚洞子里研究可行的处理方案,组织人员打锚杆注浆,对之进行加固处理,整整处理了两天两夜。李波、康平,还有颜学华,日夜紧盯现场不敢懈怠,直到处理完毕,安全可控。
由于六级软弱围岩易塌方,涌泥涌水,再加上埋深最深的地方只有40米,地表水下漏渗透,岩石处于极度松散状态,不能打钻放炮;如果放炮,就会扰动岩层,引起大面积塌方。而且岩土遇水就成稀泥,放炮也白搭。机械更是派不上用场。只能一锄一锄挖,一铲一铲抠。即使用锄用铲,一不小心也会垮下一大片。
尽管采用许多保护措施,施工方法也安全可靠,但是许多民工见都没见过这种围岩,确实产生了畏惧心理,一些胆小的民工看到这种情况吓得根本不敢到掌子面作业,生怕一不小心就会那个。
刚开始施工时,出现了一次小坍方,需要人进去加固拱顶,叫谁谁都不愿爬上去,你看我我看你,一个推一个。副队长邓兵心想,老子示范给他们看看,免得龟儿子些一个个装脓包。想到这,他爬上1号区域,钻进仅容一人一身的窟窿,不多一会就把坍方的地方加固。在他的示范下,民工们慢慢消除了畏惧,干起活来也蛮拼了。
除了身先士卒,以身示范,更多的是进行安全培训,再辅之以思想工作。那段时间,书记颜学华挖空心思想方设法与民工谈心,除了反复讲施工中必须注意的安全事项,还给他们打气,或者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和家庭困难。民工被感动了,都说,有这样的好书记,我们再掉歪就对不起人了。
“在这里,感觉每一天都像在打硬仗一样,一点都不敢松懈,项目上的主要管理人员有家事请假,我一律不批。”项目经理李波对我说。
有的员工实在受不了这里的苦,就借故请假想离开工地“避难”,颜学华就拿“榜样”给他们做思想工作:看看你们的经理李波和副队长邓兵,家就在永川,开车只要三个小时就到了,他们回家过没有?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天工作长达12小时以上,也没像你们这样叫过苦。就拿邓兵来说,重感冒上午输液,下午甚至晚上照样又到隧道内值班。还有副队长陈道国,他70多岁的老母亲身体不好,多次住院,他请假回家过一次么?
请假的员工听到这里,再有天大的理由也不敢吱声,写好的请假条也悄悄撕了。
“这看似没有人性,但是我们班子经过讨论制定的硬制度,这是因为成贵铁路的工期紧,工程施工难度大,我们负责全线最软弱的隧道施工,只能采取强攻硬上的措施。话又说回来,员工们也够辛苦的,形势所逼,也只得狠下心肠。”颜学华一边对我说,一边摊开双手,一脸的无奈状。
为了稳定职工队伍,激励士气,一分部实行一级管理,直管到工班。项目经理李波和大伙一起都住到隧道边的架子队。李波知道要想大家齐心协力,自己必须率先垂范。他常年在工地和大家同吃同住同工作,很少见他离开工地一天。
他不回家,爱人就带着小孩来工地看他。就是来了,他也很少陪他们,来了一个星期也没有时间带妻儿去附近的风景区走走看看。小孩觉得工地生活无聊,呆了几天就吵着回家去了。回想起来,李波觉得自己太对不起他们了。
颜学华负责驻地建设、临时便道、征地拆迁和项目党建工作。每天早出晚归,了解民情,未雨绸缪,当好征地拆迁先行官,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除了抓好党建工作,还要协助抓好施工施产,经常去隧道里值班检查。由于工作繁忙,吃饭根本没有规律,胃病、关节炎一起找上身来。他和李波被职工们亲切称为“最佳搭档”。
在这里,这样的感人故事太多太多,他们真是一群铮铮铁骨的硬汉。他们是血肉之躯,但有着与常人不一样的坚强意志,默默奋战在成贵铁路建设施工一线。他们以铁一样的纪律、铁一样的作风,一米一米地攻克着应山岩这座“软隧”。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平稳地度过了最艰苦的六级围岩隧道施工段,应山岩隧道有望被打造成亮点工程。
如今项目部隧道掘进突破了5000米大关,其中应山岩隧道进口已经掘进3258米,余下880米的任务,目前以每月130米速度向前挺进,贯通指日可待,最后的胜利正向他们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