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2902期 >2016-11-18编印

能工巧匠唱大风
——我局首个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纪实
刊发日期:2016-11-18 阅读次数: 作者:
通讯员舒凯彭国平      近日,局工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贵阳胜利闭幕。会上,全国劳动模范张成当选本届工会委员会委员,一时间,“张委员”与他的创新工作室再次成为焦点。
  今年4月,我局在全局范围内广泛开展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活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劳动模范在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作为全局首个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国劳模张成带领一群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苦心钻研、惟精惟一,采用众创空间、群众创新等形式和载体,先后取得了8项科技攻关成果,其中两项已经受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累计创效300余万元。2016年7月,该工作室被评为“贵州省创新工作室”。
  火!“拜访者”慕名前来
  工作室门外绿树葱翠,室内弥漫着浓厚的书香气息。
  张成工作室建筑面积30平方米,里面陈列着枣色书柜、暗红色书桌、黑皮工字椅,电脑、打印机、投影仪、书籍、空调一应俱全,靠墙边一块移动黑板上画着一幅箱梁养护设计草图。室内白色墙壁上,匀称布置着11块展牌,其中,全国劳模张成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的照片格外抢眼。
  据了解,张成创新工作室于2015年6月12日挂牌成立,由全国劳动模范张成牵头,由二公司金牌职工、高级技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才以及优秀劳务工组成,分别在京沈客专、济青高铁、银西高铁开展创新创效活动。目前,成员由6人发展到12人。
  今年2月28日,张成接替原济青高铁临淄梁场场长,受命扭转进度滞后的被动局面。随张成一同赴任的还有原京沈客专劳模工作室的3名同志。
  “劳模在哪,工作室就建在哪。”张成讲到,他将工作室的筹建和梁场生产工作同步安排,一方面招兵买马增强工作室的力量,一方面把工作室成员放到各急难险的岗位磨练。很快,新进来的成员也成为了关键工序的“尖兵”。
  3月15日,济青公司总经理李贵祥进行全线首次检查,对临淄梁场的平面规划、绿色施工喜不胜喜、满口称赞,夸奖这是他见过的最好的梁场,并要求全线梁场都要来中铁五局对标学习。
  “隔三差五就有人来这里学习,有时候一天要接待三波来访的客人。”临淄梁场党支部书记罗才谷介绍说,“慕名前来取经、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几乎济青高铁全线11个兄弟标段梁场负责人都有来过。”
  “张成创新工作室是中国中铁股份公司7个全国劳模工作室中第一个主专业(制梁)工作室,取得的成绩很显著,创新团队层次也很全面,是一个有思想、有计划、有目标、有团队、有制度、有保障、有体系、有成果的工作室,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打造成企业品牌。”7月15日,股份公司工会主席刘建媛曾经这样高度评价张成劳模工作室。
  好!“金点子”层出不穷
  激发创新活力,发挥团队整体合力。工作室在经验丰富的施工技术人才引领下,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创新创效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破解难题,为箱梁生产改进技术工装,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自动喷淋养护系统——解决了人工洒水养护不均匀、工作效率低、水资源浪费大、养护人员上下作业安全风险等难题。使用工作室研发的自动喷淋养护系统,可实现箱梁养护整孔全覆盖,达到全天候无人值守全自动养护,真正实现了箱梁养护全天候、全方位、全湿润、无死角的“三全一无”箱梁养护质量标准。每天可节约4个人工,节约用水45吨,整个梁场可节约费用40余万元。
  自动抽拔棒穿管机——原来采用人工穿管,穿一榀箱梁需要9个员工同时作业12个小时,现在使用自动穿管机作业,仅需2人作业3.5个小时。每榀箱梁可节约7.4个工日,穿管效率提高3倍以上,每榀箱梁可节约成本1475元,整个梁场可节约88.5万元。
  引进自动数控弯曲机——钢筋出厂长度只有9米和12米两种,而箱梁所用钢筋型号多达上百种,下料很难搭配,造成损耗极大。为减少原材损耗,节约人工,降低成本,工作室科学搭配下料长度,制定数控弯曲机,形成人工上料、剪切、弯曲流水作业生产线,每孔箱梁可节约钢筋0.9吨,节约劳动力25个工日,每吨按2000元计算,工日按150元计算,扣减180万设备购置费,598榀箱梁可节约成本约150万元。
  张成介绍说,“我们还完成了接触网定位工装、箱梁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箱梁梁体钢筋吊架存放设计、除锈打磨机、成品箱梁质量控制五项成果。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利用好工作室的硬件条件,把工作室建设成创新成果的展览室、企业形象的宣传室、职工学习的图书馆、众创空间的创客吧”。
  抢!工作室的人“抢着要”
  进入11月份,梁场任务慢慢减轻,二公司很多项目经理当起了“猎头”,早早地“预订”了工作室的成员。
  “前段时间要调我们支部书记上银西线,我去了三个电话才把他留下来。这些天工作室又挖走了6名骨干,我留了三次,还是没能留下来。”张成提起调走的成员很舍不得。
  据了解,工作室一年多时间内先后有8人得到提升。(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文辉,前任朝阳梁场党支部书记,现任朝阳梁场场长;李志元,前任朝阳梁场技术员,现任银西洪德梁场技术主管;文伟,工前任朝阳梁场施工员,现任济青临淄梁场副场长;张如,前任济青临淄梁场代安全员,现工人转干,任银西洪德梁场安全员……
  工作室成员为什么这么抢手呢?
  ———能独挡一面。以传承技术、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根据不同的成员定制“培训套餐”,采用“集中培训”、“个性教学”等多元形式,围绕技术创新、流程优化和工艺改进等方面内容,现场变课堂,案例当教材,展开定期或不定期技术交流,结合遇到的质量通病和隐患处理方法,积极开展小革小改,很多新成员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就能在工作岗位上独挡一面。
  ———能传承技艺绝活。工作室坚持把传承技艺绝活作为首要任务,将先进工艺和方法,以电子文档和资料文稿的形式记载在案,供每一名成员参考学习,使团队理论知识迅速得到成长。工作室技能大师经常深入工作现场指导教学,强化技术指导,实施“传帮带”,倡导“授人以渔”,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挖掘职工中的“绝招”、“绝技”、“绝活。
  ———能引领青工成长。劳模创新工作室积极推行“导师带徒”制度,技术带头人与他们的徒弟签订了《带徒协议》。通过这一新形式,明确了师徒职责,针对徒弟素质现状指导参加小改小革、技术创新、岗位练兵等活动,提高了职工的技术素质。同时劳模创新工作室聚集了一批业务和技术骨干,针对生产和工作中的难题,动脑筋、想办法,攻坚克难,成果频出,也增强了职工的创新能力。
  “通过创建工作室这个平台,把优秀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集中在一起,通过创新创效、技术革新和素质提升,推动企业降本增效、优质发展。”
  相信在全国劳模张成的带领下,劳模创新工作室一定能成为新时期弘扬劳模精神的“主阵地”,科技创新的“助推器”,人才培养的“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