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程公司李维康 在遥远而神秘的西藏山南,雅鲁藏布江像一条银色的巨龙,从喜玛拉雅山中段北坡冰雪山岭发源,自西向东奔流而下,势不可挡。西起拉萨、东至林芝的川藏铁路拉林段16次跨越雅鲁藏布江,全线90%路段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高寒缺氧、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
拉林铁路开工以来,在雅鲁藏布江边,在山南小城的街头,处处可见头戴安全帽的铁路建设者。他们的故事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传颂远方。
“钢铁侠”
11月1日上午,站在激流澎湃的雅鲁藏布江边,罗凛极目远眺,若有所思,抢修拉林铁路明则特大桥44个水中墩的场景历历在目。
罗凛是成都公司副总经理兼拉林铁路项目经理。8月2日,雅鲁藏布江洪水袭来,干流决口,村庄被淹,拉林铁路许多在建大桥遭受损失。而明则特大桥则成为拉林铁路全线唯一没有受到洪水灾害影响的大桥。
罗凛是这场战役的现场总指挥,因此被誉为拉林线上的“钢铁侠”。
成都公司承建的拉林铁路LLZQ-3标二项目部管段位于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和桑日县境内,线路总长22.031公里,主要工程数量包括隧道2座、桥梁6座、车站2座、区间路基13.432公里。
罗凛接到修建拉林铁路的通知时,刚刚做完耳朵手术。
项目丁副书记说:“我太了解他了,地铁、轻轨、高速干哪样,哪样好,可他对自己却是不满意,老说自己耳朵不争气,先后到西安、北京看过,虽然好了,却误了工作时间,他说要把时间赶回来。”
工地上,碰见罗凛,他正在生气。因为一名劳务工戴安全帽未系带子。他立马掏出电话通知安质部负责人到场开具罚款单,并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批评。同罗凛拉开了话闸后,罗凛说:“安摊建点的那会儿,工地上帐篷里无水、无电,用水要到几十公里外的地方去拉,睡在帐篷里,盖两床棉被还冷得全身直哆嗦。最痛苦的还是强烈的高原反应,高原缺氧引发的头疼、胸闷、气短、厌食、腹泻、失眠、周身乏力等,使我们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瘦了10多斤。”他摸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当时,我还流了鼻血呢!”
“假小男”
“‘假小男’、‘假小男’……”
“到了、到了,你要的资料马上就好。”
“假小男”是拉林铁路线上为数不多的女将。她本名叫贾晓男,因为做事利落,认真负责,所以才被领导同事称为‘假小男’。她的同事一再告诫我,跟‘假小男’不要谈她儿子的事,不然她哭起来收不了场。“2013年生完孩子,在家里呆了4周,月子刚坐完,就来工地了。”贾晓男谈到儿子,低下了头。
“我每天都在扳着手指倒数着回家与孩子相聚的日子,每年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100天。当孩子1岁的时候每天问着奶奶‘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时,奶奶竟无言以对。而现在儿子3岁多了,却陌生得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
贾晓男说:“我也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要过着这样的生活?每天都得工作,晚上12点才能睡觉,周末加班,节假日还是加班。回到家还要工作。”说着说着,她就不吱声了,转过脸,捂住眼睛,啜泣起来……在拉林铁路,她“火线”申请入党,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又被评为“优秀团干部”、“工会积极分子”。她与丈夫同在一个项目,是拉林铁路上为数不多的一对夫妻搭档。
待字“闺”中
“80后”小伙子罗开杰是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参加工作一年时间,由于勤学好问,就挑起了大梁,负责技术及测量放线工作。
在大桥现场他正在进行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复测工作。紫外线很强,他脸上留下了明显的“高原红”,鼻子上还残留着晒脱皮的印记。他对自己的工作总结就是:“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他说:“技术工作繁琐,是个细致活,一个厘米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可能几万、几十万。拉林铁路是高原铁路,可不同于内地建铁路,工程质量要求等级更高,马虎不得。”
说到自己的终身大事,小伙子有些羞涩,笑着自嘲:“我可还是待字‘闺’中。”
“今年多大了?”我问。
“28喽,不算小吧。明年主体工程就完工了。再把自己嫁出去也不迟。”他脸上总是挂着笑:“我等得起,拉林铁路等不起,藏族同胞们见面总问我,火车什么时候来?我总不能每次都说快了、快了。”
“下一个电杆你们再上”
陈松53岁,是成都工程公司拉林铁路项目部的“金牌员工”。可他却始终不服老,硬说自己是“80后”,其实他只是1980年代参加工作的。
陈松负责项目部及各队驻地电线安装、日常维修,仅施工用电线路架设就长达12.6公里。
2015年8月起,他每天带领10名劳务工一个工点一个工点地落实,又是抬电杆、又是拉电线,还要立电杆和爬上去安装,如期完成了所有临电和施工用电线路安装。
陈松年龄大了,自然没有年轻时的矫健,可他在架线过程中还是争着上电杆。现场劳务工常常因为看到他很吃力的样子而劝他在下面指挥,不让他上电杆,但他总是说“下一个电杆你们再上”。
野外作业,点多线长,不能按时吃饭是经常的事情,为了抢抓工期,紧抓进度,陈松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常常是职工们吃过晚饭才看到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往食堂走。
食堂的大师傅一边给他热菜一边同他闲谈:“老陈年龄大了,可不能跟年轻时似的拼命。”
“是啊,岁月不饶人。”老陈捶腰,扭摆肢体,活动筋骨。
2015年春节前,项目部领导希望他能下山调养一段时间,他却坚持留下来看守工地。
他说:“我年龄大了,经不起高原平原来回折腾,我要把拉林铁路修完才回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