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版:集团新闻总第2897期 >2016-10-14编印

瀑乡飞歌飘沪昆
——写在我局参建的沪昆高铁贵州西段开始联调联试之际
刊发日期:2016-10-14 阅读次数: 作者:
本报记者谢永彬      瀑乡有一支奋进之歌,它伴随着动车一路撒向沪昆高铁千里沿线。
  金秋的云贵高原,天高云淡,山青水秀。在崇山峻岭中,一列桔黄色的动车风驰电掣地穿梭其间。这是2016年9月7日在新建的沪昆高铁上从贵阳开往昆明的第一列联调联试动车,它将对沿线路面、轨道、信号以及机车状况作全方位的检测和调试。此举意味着贯穿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经过省份最多的沪昆高速铁路即将正式运营。作为参建单位之一的机械化公司沪昆项目指挥部的全体将士们,望着如黄龙般穿梭的调试车,心潮起伏,百感交集。
  谋定知止才有得
  回望历程,既让人回味,更令人振奋。那是6年前的2010年8月,怀揣着盛夏骄阳的火热,以机械化公司副总经理、沪昆项目部经理佘志清为首的一群建设者们风急火燎地赶到号称“中国瀑乡”的贵州省安顺市郊区。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一到现场,施工经验十分丰富的佘志清深感重负。那些看起来眼花、听起来脑胀、做起来棘手的多达14万平方米的拆迁安置、超高压线转移、军用光缆改迁、石油管道移置以及三座跨铁路特大桥的建设,这些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将从这群建设者手中由计划变为现实。
  善谋者易胜。在佘志清带领下的项目部一班人,迅速投入到施工组织方案的谋划与实施之中。
  决定战争胜负的硬件条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那就是“人、装备、环境”,建设现代化的高铁仍然离不开这些因素。队伍和装备的多与少、优与劣直接决定战斗力的强弱,影响着施工进程;而环境的充分利用与因地制宜开辟,是确保胜利的可靠保障。在项目部坚强有力的安排与指挥下,上千名施工管理、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按时开赴到位,531台(套)各类设备如期云集现场。一时间,征地拆迁拉开大幕,大临建设车水马龙,宁静的山野目睹了这群来自天南地北的建设者与众不同的风采。
  然而,风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那些因征地拆迁补尝问题引起的村民阻工,那些因光缆、管道改迁导致的“改迁门”的困扰,严重地阻碍了建设者步伐。凭借他们的精诚所致,得益于他们的善谋有为,最终他们艰难地完成了517户拆迁,获得了239.06亩工程用地,这为项目部实施搅拌站、炸药库、中心试验室和长达51.8千米的施工便道建设提供了土地资源保证。特别是他们一鼓作气地于2010年9月13日率先在全线建成并通过验收的中心试验室,获得了业主沪昆公司颁发的第一张“绿色通知单”。一片绿色,一种启示,预示着春天正向他们悄悄走来。兴利除弊方益远
  项目部管段位于贵州安顺市境内,线路全长36.5千米。高铁过境瀑乡,日益飞奔的黄果树大瀑布用高亢的歌喉为这群建设者助威。(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然而,要建设规模庞大的高铁,所需混凝土原材料数量极大,仅该标段所需用的混凝土总量就达130万立方米,需用砂石总量达150万立方米以上。而混凝土质量及其成本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原材料选用是基础,配合比设计是要素,生产施工是关键。项目部在通过慎重研究后,决定采取自制砂石方案,以确保砂石料保质保量的供应。
  “走别人不曾走过的路,这是一种魄力,也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自信!”这是佘志清信奉的一个理念。凭着这种理念,佘志清带领项目部相关人员在开工前就对安顺境内30多个砂石场的生产状况进行了详尽调查。他们通过慎重选址、周密规划、科学建场,一个标准化的砂石场快速建成并投产,将符合质量要求的砂石料源源不断地送进混凝土搅拌机,确保了混凝土高质量产出、高产量供给。整个砂石场虽然投入资金1300万元,但自制砂石料配制混凝土取得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共计节约施工成本超过了5000万元。
  百尺竿头五两斜
  2012年5月12日,项目部安沪昆客专贵州公司组织的全线路基连续压实控制技术运用现场会召开。缘于高铁对其轨道平整性的特殊要求,必须使用一种高科技仪器,像X光那样透视路基内部的压实情况,从而确保路基的密实度与平整度。为此,项目部采用路基连续压实工艺。
  高科技有利于保证质量,先进工艺促进了产品升级。在项目部施工的8标段沿线,路基边坡上铺了一条长长的“绿地毯”,驻足细看,绿草和灌木下面有一层黑色的袋子,而青草灌木就是从这上面长出来的。这是该项目部正在申请国家专利并报批中国中铁科技奖的三维排水柔性生态护坡。这种三维生态护坡既避免了道床边坡景观效果差的问题,又起到了绿化与维护作用。
  在项目部施工现场,放眼望去,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却也富含创意,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项目部在部分桩基采用旋挖钻工艺,既提高了施工质量、加快了成孔速度、缩短了施工工期,还起到了产生废浆少、降低噪音、减少污染的环境保护作用。又如:在跨既有线进行悬浇采用防护平台施工工艺,相对于传统的棚架防护既节约了施工临时占地,又节约了不少的防护材料。
  得益于严格的工艺规范与不断的工艺优化,推进了工程质量不断攀升。2013年,项目部施工的七眼桥特大桥获得中国中铁授予的“安全标准化工地”称号;同年,所施工的8标被中国中铁评为“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同时,沪昆客专贵州段工程指挥部授予D1K807+206-600段路基、D1K807+2001-6x4m箱涵、龙家寨隧道进口D1K813+900-D1K814+200段为优质样板工程。
  百尺竿头五两斜,再接再厉不停步。新工艺创造了新价值,而二次经营开发又挖掘了效益潜力。项目部专门成立的二次经营日常管理小组,在合同内的负量差上找机会,在合同外上抓好一类二类工程的变更报批,并积极做好工程概算清理准备工作,仅在合同内的负量差上挖潜,就增加产值近7000万元;所作的合同外部分负变更就达到1786万元,较好地减少了风险包干费,减轻了项目部的资金和成本压力。
  众擎易举扬美名
  在项目部驻地,有一道人文景观令过往行人禁不住驻足观看,那就是项目部早晨举行的升旗仪式,列队参加仪式的员工会集体喊出“努力工作,实现自我;快乐工作,超越自我”的口号。这不是在宣誓,但胜似在宣誓,参与者在即便是片刻的振奋中心灵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洗礼和净化。
  佘志清有一句座右铭,那就是:“项目部要打造一个优秀的和谐的团队,就必须在团队中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并将它升华为团队的精神,实现价值共守、精神共通、情感共流、命运共担。”
  依据这种理念,项目部抓人心重在抓人文管理,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知识型团队。每两周,项目部就会召开一次职工大会,让与会者在知无不言中交流思想;每月,项目部要求每个管理人员写一篇总结或相关文章。除此之外,项目部还不定期地举办培训班,有效地提高了全员的标准化作业技能。项目部实施的人文管理让大家找回了学习的氛围与感觉。当见贤思齐、见先赶超成为一种风气,这种风气就会很快蔓延,并迅速发酵。如今,从这个项目部已经陆陆向外输送了3名项目经理、1名项目常务副经理、2名项目总工和3名项目党工委书记,还有多名后起之秀被提拔为工程部长、技术主管。项目部已经成为公司人才成长的摇篮。不讲条件,战则必胜。项目部先后完成了安顺西站新增一条铁路的建设、联调联试中对山岚桥隧道D2K787+438—+486段二衬裂缝等上千个问题的整治与改造。天道酬勤,他们所施工的第8标段经检测评估已成为全线6个标段中安全状况最好的标段。
  进场施工6年来,沪昆项目部多次在沪昆公司组织的信誉评价中斩获好成绩:2010年下半年获得全线信用评价第二名;2011年上半年获得全线信用评价前五名;2012年上半年和下半年都获得信用评价前三甲;2015年上半年获得全线信用评价前四名,全面实现了局下达的项目“保六争三”的目标。
  金秋是桂花盛开的季节,怒放的花朵将深情厚意敬献给广大的沪昆建设者。云贵高原的金秋,是沪昆高铁联调联试的收获季节,那奔驰的调试车承载着建设者的梦想、瀑乡的欢歌,尽情地撒向千里沿线。这之中,中国中铁“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在不断地传递,经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