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版:施工生产总第2896期 >2016-09-30编印

敢打硬仗的五局人
刊发日期:2016-09-30 阅读次数: 作者:
——
  写在局增援的岑水高速公路均昌隧道抢险段左洞胜利贯通之际
  通讯员邵平刘合林特约记者赖盛辉       “通了,通了,通了……”2016年9月9日,局增援、二公司负责施工的岑溪至汶水高速公路控制性抢险工程均昌隧道左线提前业主节点工期15天胜利贯通,受地质灾害影响延误工期近3年之久的岑水高速终于在这一刻迎来了通车曙光……
  一
  时光回溯。
  2010年12月20日,岑溪至水汶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岑水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包头至茂名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30.11公里,总投资25.4亿元,是拉动沿线地方经济、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具有强烈的社会影响性和政治性。
  2013年9月1日,岑水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均昌隧道右洞一场特大涌水突泥灾害袭来,地下洪水犹如洪魔猛兽,直奔洞口方向淹没,最高涌水量高达600立方米/小时,洞内机械设备全部被冲出洞外,且对相邻左洞初支造成变形。
  此次涌水事件,直接导致了附近村庄400多亩田地干旱,300多间房屋受损,1000多村民受影响,300多人急需转移安置……
  2014年9月19日,均昌隧道左洞发生第二次特大涌水突泥灾害,出现掌子面掉粒、掉块,导致隧道塌方。接踵而来的是地表发生冒顶、复工后复发涌水、掌子面坍塌等一系列问题。
  2015年5月1日,与第一次涌水事故同处一个位置的均昌隧道右洞再次发生特大涌水突泥灾害,地表1.2公里外山沟出现垂直塌陷坑,周边水塘水位急剧下降。此后掌子面持续渗水,水量达360立方米/小时。
  2015年10月23日,均昌隧道发生了第四次特大涌水突泥灾害,并出现泥石流,总泥量达4000立方米。
  短短不到14个月,均昌隧道先后发生特大涌水突泥灾害4次,且在同一位置先后发生两次特大涌水突泥灾害。灾情发生后最长影响工期半年之久,隧道掘进进度“不进反退”,原定工期一推再推,均昌隧道成为岑水高速公路名符其实的“拦路虎”。
  均昌隧道全长4.3公里,占岑水高速总里程14.3%,被誉为广西公路“第一长隧”。隧道穿越区域集花岗岩、风化富水围岩、膨胀土围岩、部分泥岩于一体,这种地质放眼全国隧道建设史上也十分罕见。
  根据中科院武汉岩土所对隧道地质的分析结果,掌子面土壤矿物成分主要是石英、伊利石和高岭石,认为隧道土体存在三种不利组合。一是隧道处于垂直发育带。二是土质具有输水、导水、渗水特质。三是膨润土颗粒和构造泥易诱发塌方。
  均昌隧道告急!
  原施工单位施工的4个掌子面每天掘进之和仅仅0.2米,而剩余未贯通段有304.5米。按此进度,即便昼夜不停组织施工,也需要长达4年多才能实现隧道全面贯通。
  如不能一改现状,先后两次改变通车时间的岑水高速公路工期将又被延误,沿线老百姓的“高速梦”将第三次被搁浅……
  一份均昌隧道施工告急的信息摆在了广西区政府和广西交通厅相关领导的案头。
  岑水高速必须在2016年年底全线顺利贯通!自治区政府批示道。非常之势,行非常举措,清退原施工单位,择优引进过硬的新队伍是当务之急。
  让中铁五局上!
  关键时刻,临危受命。2015年8月17日,局把这项艰巨的任务让二公司作为抢险段突击队来负责,替代原施工单位完成均昌隧道剩余未贯通段施工任务。
  二
  这是一场关乎五局品牌和信誉的突击攻坚战!也是一场充分展示二公司隧道施工实力的突击攻坚战!
  然而,项目部担负的是一场怎样的攻坚战啊!
  原施工单位进场4年多,面对洞内涌水突泥和多变的复杂地质,饱受辛酸,吃尽了苦头,最终功亏一篑。
  退场时,留给二公司隧道左线143米、右线161.5米未开挖段抢险任务,以及布局不合理的抽排水管路、严重配置不足的抽水设备和老化、损坏严重的电缆线路等重重困难。
  此外,该隧道加宽段初支还存在空洞、部分二衬结构开裂以及二衬漏水等各种质量问题。
  ……
  就是在这样风口浪尖的关头,二公司建设者们顶住社会舆论压力、安全风险压力和同行施工企业的质疑声,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充分发扬“知难不畏难、有苦不怕苦”项目建设精神,雄心勃勃地踏上了突击广西“第一长隧”的征途。
  为确保隧道顺利贯通,去年8月份进场后,局副总经理龙禹、二公司总经理张连生、党委书记周小霞、主管生产的副总、工会主席等领导纷至沓来,现场指导,为施工加油鼓劲。
  面对均昌隧道的实际难度和在广西区的重要社会意义,公司抽调隧道管理、施工经验丰富的精兵强将,蹲守施工第一线,掌握项目地质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应急预案及超常规的机械设备配置,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快速推进。
  进场伊始,项目部第一时间召开了开工动员大会,确保全体参建员工充分认识到均昌隧道抢险段工程的重要意义。响亮喊出了“央企敢担当破解隧道施工难题,铁军攻难关挥师广西第一长隧”的响亮口号,鼓励每一名参建员工都卯足了劲,迎难而上。
  三
  2015年10月23日,均昌隧道左洞发生特大涌水突泥地质灾害。当时,隧道作业工班正在进行超前小导管、打锁脚锚管、喷射混凝土等正常作业,突然发现核心土左侧底部流出的清水变的浑浊,同时掌子面出现渗水,并逐渐加大,同时伴随开裂、掉块异常现象发生。最后,掌子面涌水突泥再次加大,最大涌水量达200立方米/小时……
  两个月的辛苦奋战,隧道艰难掘进50米,因为这次涌水突泥灾害,退回到起点位置。此后,处理险情带来的施工影响,以及清理隧道淤泥,就耗时足足4个月。
  困难远比想象中更大。复杂的隧道地质,还引来了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总参后勤部第四研究所院士、郑州大学院士、武汉大学等数十位业界知名专家亲临施工现场调研。
  涌水突泥灾害给予了项目一个深刻的教训,同时,也让他们总结出了一条隧道施工“铁律”。即:涌水宜排不宜堵。
  痛定思痛,整装待发!
  为破解隧道涌水突泥这一难题,二公司抽调2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及多名高级工程师组成技术团队赶赴一线,长期蹲守施工现场,盯住各个施工环节,对一线施工全程指导及动态调整。
  同时,联合山东大学、中南大学和社会经济实体,进行“校企联合”、“强强联合”,对帷幕注浆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大造成初支变形、压力小则难以注入等难题进行共同研究和探讨,并分别以10米、15米、20米、25米、30米注浆深度进行注浆试验。反复实践找到了最佳深度注浆尺寸。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总结,项目部最终确定了“排堵结合,注浆加固,先撑后挖,随挖随撑、同步对称,及时封闭”的整体施工原则,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全断面帷幕注浆”施工工艺和安全平稳推进施工方案,有效破解了均昌隧道涌水突泥的施工难题。
  2016年8月30日,广西交通运输厅厅长潘巍在项目检查时说道,“二公司很有实力,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如果早点请进来,隧道早就通车了。”
  11天后,均昌隧道左洞抢险段胜利贯通,提前业主节点工期15天。
  四
  为早日实现隧道贯通目标,二公司全体参战员工舍小家、为大家,发扬“5+2”“白+黑”的拼搏奉献精神,印证了央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展示了铁军攻坚克难的风采。
  “为快速推进隧道进度,抢回因为涌水突泥灾害对工期带来的影响,项目部全体员工和劳务工大年三十的那天晚上,依然在洞子里忘我工作,在掌子面吃年夜饭的情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工人挥汗如雨的场景……”该项目工作组组长、公司总工程师余嘉勤回忆起去年春节的场景,不禁眼眶泛红。
  项目总工程师李卫军。去年11月,他母亲因为交通事故锁骨骨折在医院进行手术,而当时正是隧道施工生产最艰难的时候,他忍痛放弃回家探视母亲,选择了坚守岗位、坚守一线。“我母亲没有责备我,她夸我是好样的,没白疼我。可是,那终究是自己的母亲啊,说不想回去那是假话。等隧道贯通了,我一定要好好陪陪她老人家。”农民工小王先后4次获评每月“均昌之星”,受到项目领导和开挖班组的一致认可。问他为什么这么卖力时,他说,“项目部对我们农民工很尊重,对于我们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都会虚心采纳,评选先进也有我们农民工一份,而且还为我们提供家属房,这也算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