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广西岑溪讯(特约记者赖盛辉通讯员刘合林丁钰凤)9月9日15点40分,我局增援、二公司施工的广西岑水高速均昌隧道抢险段左线安全贯通,标志着广西最长在建公路隧道、水文地质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均昌隧道结束了长达6年的建设史。
岑水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包头至茂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梧州重要南出口,也是连接两广的又一条省际高速公路。均昌隧道是岑水高速全线控制性工程,左线长4.288公里。自2010年12月开工以来,原施工单位在施工中遭遇5次特大涌水地质灾害,最大涌水量高达600立方米/小时,每次灾害发生后最长推后工期达半年之久,原定工期目标一推再推。隧道左线贯通前,岑水高速公路均达到通车条件,唯有均昌隧道横亘在中段,成为制约岑水高速公路通车的名副其实的“拦路虎”。
面对非常之势,业主采取非常举措,调集骨干力量成立工作小组,组织专家论证施工方案。同时清退原施工单位,选择善打增援抢险仗、社会信誉更好、履约能力更强,特别是在复杂地质的长大隧道方面具有很强的创新和研发能力的中铁五局作为施工单位,确保均昌隧道抢险段能够安全快速贯通,早日通车运营。
2015年8月17日,二公司临危受命,承担均昌隧道左线143米、右线161.5米抢险施工任务,抽调隧道管理精英队伍、组织先进机械设备,跑步进场。
为破解隧道技术难题,二公司抽调2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多名隧道技术人员组成科技攻关团队,长期蹲守施工一线,盯住各个施工环节,严密观察和掌握隧道围岩变化情况,进行了严谨全面的科学论证。
据项目业主广西信达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周小生透露,该隧道地质结构复杂多变程度全国罕见。“物以稀为贵”,复杂多变的地质引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总参后勤部第四研究所院士、郑州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各路业界知名专家的高度关注,亲临施工现场调研,预判施工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研讨重难点技术问题,专家“把脉会诊”为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经多方科学论证和数十次试验,隧道采用帷幕注浆、泄水导洞施工方案施工,更安全更有效地攻克了隧道涌水突泥灾害,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全断面帷幕注浆”施工工艺。据悉,该工艺已申报国家专利。
隧道左线贯通后,岑水高速公路半幅通车目标可提早实现,为此,业主和二公司对参建员工进行了嘉奖。
据了解,还未贯通的隧道右线还剩余68米,施工正稳步推进,可望于11月中旬贯通,届时“拦路虎”可全部清除。
图为隧道贯通时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