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务城通公司胡瑾 窗外洋洋洒洒下起了密密的雪,翻看日历,明天便是北方农历小年了。许多个小年没在老家过了,但小时候和父亲一起祭灶的情景依然十分清晰。
每到农历腊月二十三傍晚,父亲就开始精心准备祭拜灶王爷的东西,一小捆儿谷子秸秆,一碗水,一包芝麻糖,一样样恭敬地奉上,然后一边给灶王爷上香,一边口中祷念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好话您多讲,坏事口莫开”,然后带着我和哥哥对着“已上路”的灶王爷磕头,磕头完毕祭灶仪式就算圆满结束了。一般结束后,父亲还会意犹未尽地给我们讲,吃芝麻糖是为了用糖甜住灶王爷的嘴,在他上天回禀玉帝的时候就可以多讲好话,来年给家里带来更多福报。
父亲是个传统的人,对我和哥哥的教育也承袭着儒家的忠仁礼义孝悌。父亲兄弟三个,排行老二。我出生就没见过爷爷奶奶,但小时候没少听老辈人说起我的爷爷,脾气乖张暴戾,方圆几十里闻名。爷爷的恶名也成就了父亲叔伯大孝子的善名。至于我家和叔叔、大伯家,从我记事起,一直是和睦有加相互帮扶,从未生过嫌隙。父亲是个老木匠,过去家里大到门、窗、柜子,小到案板、锅盖、擀面杖都是木头做的,不像现在有合金、不锈钢材料,可以说谁家都离不开木匠那点活儿。再加上父亲为人实在,在他心里乡情可比钱昂贵多了,经常义务给这家修个门啊,给那家刮个擀面杖,在镇上十分受人敬重。按照赵本山92年的小品《我想有个家》里的说法“木匠,相当于中级知识分子”,可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对手艺人的尊重不虚。只是今天,市场经济的时代,父亲内心的骄傲不能完全放下,偶尔会感叹一句:现在的人都没有啥人情味儿了……流露出一丝失落。老家的院子经父亲手翻盖过三回,供我和哥哥读书,还帮哥哥在市里买了房,父亲三十多年的辛勤耕耘支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和尊严。随着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接触的人行色各异,越发感念父亲对我的教导和影响。
雪还在下着,春节越来越近了。今年的期盼比往年任何时候都多一些,因为正月里,我和老公将迎来我们生命中的天使--宝宝的到来。
今年在项目上过年,可以想见,父亲还会一如既往地奉行着整个小年大年的祭祀礼仪,祭灶祭天祭祖宗,只是不知道六岁的侄儿会不会像我们小时候一样跟着他爷爷见样儿学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