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2862期 >2016-01-29编印

在加纳的岁月里
刊发日期:2016-01-29 阅读次数: 作者:
海外分公司舒照银      前几日,到CANTOMENT警察局处理工人偷窃事件时,一个警察随意间的提问让我顿时觉得自己是生活在加纳,而不仅仅是工作在加纳。他问到,“Whichteamdidyousupport?(你支持哪一方)”我愣了一下,猛然想到前一天下午听到BBC报道了非洲杯的赛事,那天晚上又从与保安的交谈中得知加纳以3:0的比分战胜了对手。我十分确信地回答道,“OfCourse,itisGhana.IknowGhanawillwin.Itturnsoutabigscore.Ghanawins3:0.”(当然,我支持加纳,我就知道加纳会赢,结果是个大比分,加纳3:0战胜对手)那个警察对我的回答十分满意,表情之中流露出了些许的吃惊。可能在他看来我们中国人是不怎么关心这些琐事的。
  还有一次,到道路部办事,当我向一个职员介绍我的英文名字时,她的联想真的让我摸不着头脑。我给她说我的英文名字叫“BOB”。她的第一反应就是“ROBERT”,并重复说“BOBROBERT”。我以为她理解错了,就强调我的英文名字叫“BOB”,不是“ROBERT”。心想,她不会再叫我“ROBERT”了。然而,她还不依不饶,仍就叫我“ROBERT”。她看我有些不快,便解释道,在加纳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歌星,他的名字就叫“BOBROBERT”,因此,只要提到“BOB”,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ROBERT”。
  到加纳工作已经一年多了,虽然那种陌生感已经远去,但是却渐渐地发现自己完全不了解自己工作的国家。对我来说,这个国家的语言、风俗习惯、地理区划等等是那么的陌生。每次与加纳人交谈除了工作内容外,总是绞尽脑汁地找话题,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走到这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角落,总是能够听到一句用汉语说“你好”。这些加纳人,他们没有一个去过中国,远隔万里,却可以用汉语问好。而我呢,工作生活在加纳这么久,却不会用最简单的当地语问好。平时出去办事,习惯了说英语。有一次与一个同事出去,他却用了他仅会的几句当地语打招呼,我惊奇地发现,他们的反应是那么的亲切。从那以后,我也学了几句,发现效果的确不错。
  初来加纳时,听工人们说起自己的家乡,说起自己要很久才能回家一次,说起交通费是如何的高昂时,总是不解。因为在习惯了地大物博的中国式思维后,总是认为像加纳这样的弹丸小国,用朝发夕至来形容都有些过分。直到有一天买了一份有加纳地图的笔记本后,硬是拿着直尺量了不同地方的相对距离后,才意识到工人们所言非虚。从那以后,加纳就不再是一个芝麻小国,而是一个需要两天的车程才能游历南北的“泱泱大国”。从那以后,工人们的描述变得不那么匪夷所思。
  在加纳,还有一个习俗要注意。朋友之间的问候、同事之间的问候和陌生人之间的问候。在公共场所,后来者一般需要向先来者问好后才就坐。简单的一句问好后,就意味着大家相互认识了,至少不再是形同陌路的陌生人了。这时,如果你有什么问题需要向先来者询问,他们一般是非常热心回答的。相反,如果事先不问好,坐下后才向他们询问,很多时候他们是有情绪的,会抱怨先前的无礼,通常只做应付性回答。
  来加纳一年多了,时间不短也不算长。认识大街小巷、热门场所是足够了,可是想要全面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和人民,这段时间可能仅仅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