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版:集团新闻总第2859期 >2016-01-08编印

旋风速度
——二公司吴圩机场项目部快速施工侧记
刊发日期:2016-01-08 阅读次数: 作者:
通讯员文凌李勇      南宁,古属百越之地,常年受亚热带季风影响,气候温暖潮湿,绿树成荫。
  二公司吴圩机场项目部员工在这片热土上,用旋风般的速度,务实的作风,开繁花,结硕果。
  项目部承建的南宁吴圩机场第二高速公路工程3标,全长6.6公里,中标合同价7.58亿元,工期仅为短短的9个月,这意味着从开工之日起,必须保持日产值超280万。如此严峻的挑战,二公司历史尚属首次。
  “人员从2015年2月24号开始进场,正是大年初六,基本三、四天就到齐了。人家还在过年,我们已经上班了,实在是工期太紧。”项目经理林目国介绍。
  职工旋风般从祖国各地集结南宁,迅速投入紧张的准备工作。修建驻地、规划预制梁场、原地面复测、规划便道,大家各司其职,以非常规的速度加紧工作步伐。3月5日,项目部40余名员工齐聚驻地食堂欢庆元宵佳节,也是这一天项目部驻地正式达到办公条件,一场与时间赛跑、与高温天气作战的艰苦战斗打响。
  说起项目部驻地建设,党工委书记刘海容颇不好意思。“这里原先是中铁二十一局项目部的旧址,荒废了几年,条件比较艰苦。”但当时,无论是领导班子还是职工,实在没心思纠结生活环境如何。2月底进场,4月1号要开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比如梁场建设。
  项目管段内含桥梁5座,需预制20米、30米箱梁600片,制梁进度直接影响整体工期进度。
  梁场规划占地七十余亩,配备8台龙门吊,计划日产6片梁。
  3月20日梁场开始动土,到4月25日,仅用35天就正式投入生产,顺利浇筑第一片20米箱梁。业主和总监感叹:五局三标项目部梁场建设速度创造了公路施工历史。
  旋风速度,打造了梁场建设的开门红,又迎来了桥梁施工的大干。
  那渌大桥共29跨,120根桩。5月5日浇筑首根桩,8月15日浇筑最后一根桩,10月27日,架梁顺利完成,不到5个月就实现贯通。
  蕾汪大桥、鹧鸪井水库1-3号桥施工紧紧跟上。在“大干120天劳动竞赛”和“项目之星个人劳动竞赛”的双重助力下迅速形成大干高潮。
  “不仅施工速度快得像风,咱项目还有一股风,务实之风。”副经理王海斌说道。见到他的时候,他正蹲在桥上吃盒饭。他说:“架梁作业今天要跨线。道路两边都需要人看守、指挥交通,不盯着不放心。”
  吃盒饭也是项目常态。送饭的司机胡师傅告诉笔者,多的时候一天要送六、七十个盒饭,少也有四、五十个。工地持续24小时不间断作业,施工员和技术管理人员轮班盯岗,吃、住都在工地。项目部重要工点配备集装箱,两张高低床、一张办公桌、两张办公椅,一方窄窄的天地,既是交接班时的会议室,又是吃盒饭时的餐厅,还是夜班的值班室。
  说起项目部的兵,王海斌如数家珍。“即便不是二公司最强的兵,应该都是各个专业口的佼佼者了。工期这么紧,工作强度这么大,留下来的都是精英。”王海斌认为,不但兵精,最主要是务实。
  那渌大桥施工过程中,因地质条件不好,其中有几根桩反复出塌孔、漏浆现象。为了赶施工进度,项目部制定了“桩基施工责任包保制”,任务分解到个人。“那时候各部门主管白天几乎都泡在工地上,盯着施工,一个个都快成了额外的施工员。晚上再回去做自己的事情。”正是在大家的实干之下,那渌大桥才能快速突破,迅速实现贯通。
  还有施工便道的维护。项目地处偏僻,原有乡道狭窄无法利用。修筑的施工便道可以说是整个项目的生命线。6公里的便道,负责便道维护的陶队长每天至少要来回走三次。坡度太陡,或是弯道打滑,或者堵车,他必须及时发现并迅速采取措施,火速处理,有时干脆挥着锄头便上阵,尤其暴雨过后,几乎不眠不休在抢险。陶队长说他的工作很简单,一个人一条路,没什么值得说的。可所有人都知道,若没有路的保障,没有他的实干,施工不可能有如此快的速度。
  在这种实干风潮影响和职工的倾力奉献下,目前,项目部施工进度领跑全线。2015年11月13日,南宁市副市长视察工地,赞扬五局的队伍是能打硬仗的队伍。11月15日,项目部顺利通过中国中铁第五巡视督导组检查。
  虽然成果已经初步凸显,但绷紧的弦不敢有任何松懈,员工们都知道,“笑到最后才是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