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版:生产施工总第2858期 >2016-01-01编印

先声夺人争“头功”
刊发日期:2016-01-01 阅读次数: 作者:
——
  一公司黔张常项目前期施工纪实
  通讯员谭武军      乌龙山区,一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60年前,一场荡气回肠的战斗彻底肃清了匪霸,给湘西人民带来了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今天,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筑路人,在这深山密林里将展开一场惊天动地的战斗,给湘鄂渝大地插上经济腾飞的翅膀。
  十年孕育,终于迎来了黔张常铁路开工的时刻。
  七天筹备,中铁五局建设大军浩浩荡荡开进前线阵地。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中铁五局黔张常铁路项目将士发扬“铁军”精神,团结拼搏,奋勇攻坚,先声夺人,凯歌高奏,成为全线一道亮丽的风景,在群山峻岭中刻下中铁五局的印记。
  难
  黔张常铁路沿线堪称铁路施工的禁区。地处喀斯特地区,澧水和沅水将其包夹其中,大小支流将崇山峻岭切割成一个个的峡谷,岩溶地质发育强烈,青山绿水下面,藏着一条条的暗河,一个个的溶洞,地质断层连绵不绝,其地质条件之复杂集山区铁路之大成,建设条件之“艰、难、险”在世界山区铁路建设史上都是少见的。
  中铁五局承建的黔张常五标位于渝、鄂、湘三省交界地带,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正线全长36公里。其中一公司施工的唐家寨隧道和夏家堡隧道是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施工难度在全线首屈一指,沿线岩溶发育、突水突泥、暗河的风险程度和规模,为国内外罕见,复杂岩溶隧道工程所遇到的问题属世界难题。
  运输材料的便道是施工建设的生命线。山体连绵、跌宕起伏,便道建设难如登天。100多公里的施工便道超过一半要经过悬崖峭壁,特别是晏家堡一号隧道,距离最近的县道约60多公里,隔最近的乡道10多公里,多个“之”字型急转弯,有的直线落差一百多米,外面悬崖绝壁,车在山腰上穿行,稍有不慎,后果难以设想。在这样的条件下,项目部硬生生地从悬崖上抠出了一条33公里的便道,改扩建了68公里的“村村通”公路,新修了5座便桥,加固了4座便桥。项目经理曹振兴说:“我干过这么多项目,黔张常铁路的便道运输是最艰难的,当初钢材、水泥以及拌合站组件根本运不进来,我们只能化整为零,将施工的机械和材料运到乡道,然后用小工具车倒运。”
  笔者来项目部的时候,隔一段时间就问应该到了吧,可是又坐了好久还是没到。因为山路太过崎岖颠簸,我们坐的汽车在山腰悬崖边上发生了爆胎,幸好司机有准备,熟练地把备胎换上,不然我们可能就要在深山丛林度过一夜。司机笑着告诉我们,在这里车辆发生意外是很正常的事,离城镇也比较远,我们出行必须要备好维修工具和轮胎。
  快
  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2015年3月初,接到施工任务后,公司马上开展施工调查,组织精干队伍,跑步上场,边进场、边三线建设、边施工,力争先声夺人、快人一步。在施工动员会上,公司领导要求做到比别人快一步,要有自己的特色、亮点和对策,要干出五局开拓者的风采。
  3月16日,曹振兴就把先锋部队拉到龙山县城,随后,深入项目各工点调查周边环境,为项目部和架子队驻地选址,确定施工便道路线,同时积极与当地县乡政府沟通,了解当地风俗民情,着手征地拆迁等事宜。仅7天时间,就确定了项目部的驻地,建设大军开进了阵地前线,施工节奏进一步加快。
  为争“头功”,曹振兴带领全体员工以“抢”的精神,见缝插针,边拆迁、边施工,,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将全部精力扑在工作上。在短短2个月的时间内,项目部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率推进”为指导思想,配齐配强现场各类管理人员148名,作业人员277名,上足各类机械设备84台套,修建施工便道100多公里,前期征地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大小临建工程进入验收阶段。7月,正式拉开施工大干的序幕,吹响进军黔张常铁路的号角。
  情
  征地拆迁,在中铁五局黔张常建设工地,笔者看到的是路地团结一家亲的和谐景象:项目部为老乡铺路架桥,湘西百姓积极主动地给项目施工提供便利,鱼水情深在这里倾情上演。
  项目党工委书记魏华说:“没有地方的帮助,也就没有目前施工的顺利。除了市县乡领导的高度重视,周围的百姓都很支持我们的工作,帮助我们协调解决了很多事,现在我们和村民做起了朋友,当起了兄弟。”
  “干一项工程,交一方朋友,惠一方百姓,是一公司60年发展的不懈追求。我们要像家人一样切实维护当地群众的利益,优质高效建设好黔张常铁路。”这是一公司黔张常项目全体员工的共识。
  三个月来,项目部累计为老百姓改扩建“村村通”公路60多公里,便桥9座。除此之外,还积极给当地百姓创造经济利益,比如采购当地老百姓的农产品、雇用当地老百姓当临时工,帮他们脱贫致富。这些举措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肯定与好评。
  项目部勇于担当、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深深地打动了驻地政府和每一位村民。真诚的付出换来的是真情的回报,市县乡各级政府领导多次到项目部慰问一线职工,积极帮助项目部解决困难。
  勤
  “无论任务多么艰巨,在困难面前从没有退缩二字,从没有甘于落后的情绪,有的是勇往直前、攻坚克难的斗志。”说起这支队伍,曹振兴流露出由衷的自豪感。
  从施工队进场,项目党工委书记魏华就很少歇停,常常是天一亮就到征地拆迁点最前线,半夜三更才上床休息。跑完东家,跑西家,施工用地、农田,苗木,测、量、核对,还要和老百姓面对面的沟通,不厌其烦地答复。累了,在车上躺一躺,醒来接着干。鞋底磨破了,人消瘦了,但他却笑着说:“能为铁路建设出点力,值!”
  刚进来的时候,迎接他们的就是连下了半个月的暴雨,眼见前期建设耽误不得,大家坐不住了,他们想方设法将材料设备运进来。路面太滑,他们用挖掘机在前面开道,再在装载机上装防滑链,就这么一点点地挪动着,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成功运到了施工现场。
  他们牢牢坚守岗位,能克服就坚持施工推进,现场实在不能施工便讨论方案和工作计划,晚上开经验总结会。在刚刚进来的时候,他们经常加班到深夜12点后,每天六点半准时起床,任何情况下都坚持开交班会。责任和信任激励着他们坚持前行。
  俭
  小物聚成大用,小爱汇成大善。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黔张常项目以勤兴企,以俭持家,在项目上下厉行节俭蔚然成风。
  变旧为新,变废为宝。曹振兴从贵广项目转战黔张常的时候,不仅带来了一支能攻善战的队伍,还带来了几大货车办公生活设备,大的设备如打印机、电脑、办公桌椅、空调、文件柜,小的物件如文件夹、记事本、签字笔、复印纸,厨房的炉灶、锅碗瓢盆、餐桌椅子,甚至宣传标牌都带了过来。原本是要作废处理的设备物品,现在都被当成宝贝一样利用起来,光这笔费用就节省了上百万元。
  同时,项目部倡导勤俭节约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导员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牢固树立精打细算过紧日子的思想,在项目上下形成了“凡事算成本,事事讲节约”的良好氛围。水龙头不再“长流水”,公共洗澡间的浴霸用完及时关闭;办公用品采用定期按计划购买,提倡无纸化办公和正反面打印文稿;对外招待,凡能在食堂的决不上饭店;食堂采购蔬菜,都是直接到当地百姓那购买。形成“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使勤俭节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精神。
  如今,机器的轰鸣声在山谷里回荡,插在机械设备上的五局彩旗迎风招展,员工们正豪情满怀,奋战在黔张常铁路各个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