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恰是天高云淡,秋高气爽,菊花齐放的黄金季节,重阳节的习俗是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在古时,文人雅士更喜欢在这天相约登高,饮酒赏菊、吟诗作赋。“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陶渊明的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争相盛开各异的菊花,好友们欢聚一堂共饮菊花酒,吟诗赋词。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和老朋友的情谊在这不加雕饰的文字下静静流出,清新雅致。“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的这首五绝,以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残垣断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生动的表达了边塞军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是李清照在重阳佳节思念自己的丈夫所作,面对恣意灿烂的菊花,她却因思念而消魂憔悴得比菊花还瘦,使人想到了一幅西风蝆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惜花自怜的图画。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想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唐朝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将菊花比成劳苦大众,既赞扬他们迎风霜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激愤不平,立志要彻底改变,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毛泽东也曾借菊花赋词:“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遍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字里行间表现出一代伟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革命胜利充满期待的壮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