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版:生产施工总第2800期 >2014-10-24编印

攻坚克难战蒙河
——五公司蒙河铁路二标二项目部施工纪实
刊发日期:2014-10-24 阅读次数: 作者:何增旺
特约记者何增旺通讯员谭文峰      9月16日,当泛亚铁路东线国内段最后一段——五公司承建的蒙河铁路河口北站铺轨完成时,五公司副总经理兼蒙河铁路项目经理付廷达、总工黄刚等参建者相拥庆祝,回首五年多艰难的施工历程,他们脸上终于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克服“三难”实现快速进场
  面对点多线长面广、施工条件复杂、沿线协调困难三个“难题”,项目部全体参建者从2009年4月进场后迎难而上。
  克服点多线长面广带来的“交通难”。管段37.71公里,11座隧道,10座桥梁,战线穿越河口县瑶山乡、老范寨乡、南溪镇、河口镇,并在河口县设置换装站即河口北站以实现与越南米轨运输之间的连通。各工点间通过间断的战备道路及村级道路相连,大型机械设备进场受阻,物资只能通过小型农用车及人工输送。项目部领导班子为了尽快拉通施工便道,白天跋山涉水沿线考察,晚上制定安摊建点方案,在高山深谷中历经艰辛,维修加固及新修便道近100公里。
  克服高湿高温“施工难”。蒙河铁路位于热带雨林季风气候区,隧道高温高湿是面临的最大困难。高温高湿滋生热带植被茂盛,蚊虫蛇类繁衍。在这样的环境下,先遣队员们大热天里出去现场查勘,都要穿着长衣长裤与雨靴,以防虫蛇叮咬,头顶毒辣的阳光,浑身湿热难耐,不到半小时全身衣服就湿透了。其中太阳寨隧道,隧道内温度高达43°C,洞内空气相对湿度达90%以上,号称全线最热的“火炉”隧道,在国内隧道施工史上实属罕见。面对困难,五公司参建者本着温度再高没有志气高的精神,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
  克服民族聚居区域带来的“协调难”。河口县瑶山乡、老范寨乡、南溪镇、河口镇,为瑶族与壮族聚居地,因协调施工便道及管线用地征地拆迁量大,加之民风民俗不同,协调难度大。为了建立良好的路地和谐环境,项目部与河口当地各政府各级领导和各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帮助村民修建10多公里的便道、帮助太阳寨村希望小学修建球场、帮助太阳寨村硬化村委会场地等方式,实现共同和谐相处,终于为征地拆迁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前期快速进场施工赢得了时间。2009年6月3日,三家寨隧道打响第一炮;2009年6月5日,太阳寨隧道正式开工;2009年6月,河口北车站实现正式开工;2009年9月22日马街一号隧道开始进洞施工。各工点实现全面开花,施工转入全面会战。
  鏖战“三最”实现平稳推进
  鏖战全线最热隧道。太阳寨隧道全长7414米,是全线第一高温高湿隧道。为克服高温施工,保证工程顺利推进,项目部先后通过增加接力风机、局扇、制冰机、配置地温室等措施改善环境,推进太阳寨隧道的施工生产。就如同在“火炉”里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参与太阳寨隧道施工的参建者们大部分都有在隧道里昏倒的经历,几个主管副队长体重明显下降,最厉害的减了20多斤,员工们乐观地称太阳寨隧道是“高温减肥”的佳所。为了确保在高温高湿隧道里既平稳有序掘进,又保障施工安全。项目部坚持“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测量”原则,全面加强现场安全监控。在施工中落实班前安全讲话、施工过程跟班作业制度、现场作业实名制和隧道安全卡控处罚等制度,确保了太阳寨隧道安全质量可控。2013年9月12日太阳寨隧道经过参建者们4年鏖战,终于全线贯通。
  鏖战全线最烂隧道。马街一号隧道有300米为浅埋段,最小埋深7米,围岩自稳性差,被列为全线Ⅱ级高风险隧道,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全线地质条件最差的“烂洞子”。
  为了应对不良地质条件带来的突泥涌水地质灾害,项目部通过加强技术指导,优化专项施工方案,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同时采取了多项措施进行防护处理。为了安全顺利渡过断层,加快施工进度,项目部制定了浅埋暗挖段施工专项技术方案,坚持“分部开挖、及时支护、封闭成环、仰拱超前、衬砌完善配合”的总体方案,按钻爆、装运、喷锚支护、衬砌四条机械化作业线配置设备,将超前地质预报作为第一道施工工序。浅埋段施工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速反馈,控沉陷”的施工原则。在强有力的管理措施下,马街一号隧道在Ⅴ类围岩的地质条件下,最高月进尺达到50米,2013年7月24日马街一号隧道提前20天全线贯通。
  鏖战全线最大车站。河口北车站作为全线最大的车站,车站全长2440米,站场土石方569万方,圬工9.1万方,桩板墙4.5万方,涵洞21座,改移道路3.06公里,搅拌桩13万米。由于河口年平均下雨天达到163天,黄金施工时间一年中不足6个月。同时受撤迁188户房屋的影响,车站工程进展缓慢,2012年10月才拉开了车站的大干序幕。2012年大干四季度黄金期,太阳高照,最热时能达到42°C,参建者们在暴露的站场上施工,个个被晒得黝黑,严重的皮屑都卷起了。400余名参建者在长2440米的站场上掀起了路基会战高潮,他们采取“5+2”、“白加黑”的方式全力奋战,历经一年多的拼抢终于确保了2014年9月达到了铺轨条件。
  独占“三先”实现贯通领先
  实现全线首个隧道贯通。拉所一号隧道全长510米,隧道出口位于三家寨滑坡内,为确保滑坡稳定及洞口段结构安全,对洞口采用旋喷桩及预加固桩加固处理。项目部根据新奥法原理进行施工,加强监控量测分析,控制好光面爆破,坚持按“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施工,严格控制初期支护及二衬衬砌质量,确保了隧道于2011年6月1日实现全线首个隧道贯通。
  实现全线3千米隧道首个贯通。拉所二号隧道全长3159米,隧道穿过3个断层,地质情况复杂,安全风险压力大。施工中先后克服地质困难。通过倒排工期,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制订了详细的施工计划,出台了劳动竞赛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一线施工人员的生产积极性,最大限度挖掘施工潜力。同时严格落实“三检制”、“隐检制”和“红线”管理等质量安全卡控措施,确保了工程安全质量全面受控。2012年12月15日,该隧道全线顺利贯通,成为全线第一座贯通的3千米隧道。
  实现全线6千米隧道首个贯通。三家寨隧道全长6085米,隧道集高放射性、高地应力及岩爆不良地质于一体,隧道高温高湿,施工难度大。为解决长距离通风难题,项目部把长距离送风改为接力送风方式,为下道工序测量羸得了保贵时间;为提高隧道开挖进尺,项目部与技术人员多次召开专题会,按照“岩变我变”的原则,研究开挖打眼的深度和布眼的个数,各眼的装药量,制定出隧道开挖爆技术最佳眼孔深度,最佳布眼数和最佳装药量,保持安全步距,稳扎稳打,步步为营。2013年4月6日,该隧道全线顺利贯通,成为全线第一座贯通的6千米隧道。
  五年鏖战,桥梁飞架涧谷,隧道贯穿高山,五公司参建者用平凡的双手,浓墨重彩绘就滇南经济腾飞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