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拨4300多米的鄂拉山隧道洞顶,一大片如雨后春笋般兀立的铁棒连成一片,直插地底。露出地面2米多高的铁棒插在那里干啥?带着疑问,笔者向工程技术人员讨教。
“不是什么铁棒,它叫‘热棒’,是工地‘制冷机’。”五公司共玉项目总工蔡明玖怕我们听不懂,首先来了个形象比喻。
这个比喻反而让我们更加听不懂了。鄂拉山隧道地处青藏高原,海拔4300多米,属于典型的高原冻土地带,一年大部份时间都是白雪皑皑,常年平均气温达零下10度左右,升温都来不及,还制什么冷?
蔡总见我们茫然,解释道:“鄂拉山隧道地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隧道洞口冻土含亚粘土的碎石呈软塑状,强度极低,冻土开挖后见晒就容易产生冻土融塌,造成失稳。二是隧道洞口为多年冻土浅埋段,地表富冰含水量大,且土体碎石、块石含量大,钻杆在钻孔过程中与孔壁冻土高速摩擦发生热传导,导致孔壁周圈冻土融化,发生孔内坍塌卡钻无法成孔,管棚施工难度极大。简单说吧,岩层里面有冰,一暴露,温度高,就成泥浆,所以必须把它冻住,才便于开挖、衬砌。”
这么一说,大家算是明白了一些。
可这铁棒就这么插着,既没有发动机制冷,又没有冰块降温,能行吗?
蔡总说:“不知道你们到没到过青藏铁路,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就是我们现在洞顶插的,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地温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汽化,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液化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
哦,我们算是彻底明白了,这“制冷机”可是既环保又节能还实惠。
在建设、设计、监理和第三方单位的支持下,五公司共玉项目部积极开展科技攻关活动,先后取得了8项目科技成果,其中有两项科技成果获得了青海省交通厅共玉公路建设指挥部科技创新进步奖。同时通过科技创新活动,施工进度跃居全线前茅,进度突破4600米,节约成本150多万元,完成建安4.5亿元,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质量事故。
望着成片的“热棒”——工地“制冷机”,就像是扎进人体穴位的根根钢针,将鄂拉山隧道冻土冻融病害治理得服服帖帖。
蔡明玖自豪地说:“这可都是我们科技创新结出的累累硕果。”·何增旺李元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