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版:集团新闻总第2797期 >2014-09-26编印

扬时代风帆破浪前行
--二公司50年改革发展述评
刊发日期:2014-09-26 阅读次数: 作者:
记者
  黄德义
  特约记者
  张小俊
  通讯员
  欧阳莉丁钰凤
        从1964年到2014年,二公司走过了整整50年风雨历程。
  50年历程在历史长河中如白驹过隙,但对二公司来说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十年中,二公司以“建一个工程、创一项品牌、树一座丰碑”为宗旨,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近200余项工程被评为全线“优质样板工程”,有300多项工程被评为部、局、市级“优质工程”,多次荣获国家工程质量“鲁班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全国市政工程金杯奖”。公司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多项荣誉称号。
  五十年中,二公司市场竞争实力不断壮大。取得的了国家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公路路基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和专业承包等资质,具有年完成建安产值50亿元以上的施工能力。
  五十年中,二公司坚持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全力以赴推进和谐企业建设。保证职工收入增长与企业利润增长同步,仅2008年至2013年,职工年平均收入连续5年保持增长率超过10%。
  ……
  踩着时代的舞步、和着五局的节拍,二公司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粗放管理走向精细管理,从封闭管理走向多元开放,从单打独斗走向合作共益,从集权领导走向主动放权,从当初仅有300台架子车的“小作坊”发展为今天的现代化企业……每走一步都很艰辛,但又释放着强大的生产力,且步步坚定、信心满满。
  可以说,二公司50年的成长史就是一部锐意改革发展史。
  改革初尝甜头:勇闯市场释放生产力
  改革就是要释放生产力,让国有企业焕发活力。
  1984年是二公司锐意改革的关键年。
  回溯这一年国家改革的历史步伐,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二公司在这一年的改革勇气。
  这年3月,福建省55位国有骨干企业的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呼吁:请给我们松绑。这是国有企业摆脱僵化体制束缚的大声呼唤,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解放生产力的迫切要求。7个月后的10月份,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揭开了城市经济和企业改革的大幕。
  这一年,二处(二公司前身)处长李湘凡(后任五局副局长)向二处老处长、时任五局副局长的杨谨华(后任贵州省人大副主任)汇报申请,在二处实行新的管理体制,得到回应。12月30日,局党委批准,二公司在局内第一个实行处长负责制。
  新的管理体制建立起了“处长决策,党委保证监督,职工民主管理的新格局”,理顺了管理结构,疏通了管理渠道,减少了管理层次,强化了生产指挥,全面推行单位“百含”工资包干和工班单件工程“百含”工资包干经济责任制,释放了生产力。企业发展和职工收入前进了一大步。
  二公司踩着时代节拍,第一个尝到了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甜头,制订了“面向社会、开拓经营、一主多副、全面发展”的经营方针,从此扬起了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风帆。
  风帆扬起,方向何在?如何走好第一步?
  当时二处的领导班子了解到:国家要增加建设投资,加速上海的建设和改造。并准确预测到:站在改革前沿阵地的上海基础雄厚,建设前景可观。于是作出决策:把上海建筑市场作为二处走上市场经济的第一步,立足上海,开拓经营,创立信誉。
  进入上海的第一项工程犹如第一只“螃蟹”,必须找准,吃下它,让二处人尝尝闯入市场经济“大餐”的滋味。
  他们选中了上海引水工程。当时,“北有引滦入津,东有引黄入沪”,饮水工程号称“树碑立传”工程,影响很大,意义深远,它的建成可使二处一举成名。1985年下半年,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动工,二处承包了浦东从临江取水口至川杨河总长8.7公里的引水渠道,于1987年4月底竣工,提前两个月完成了施工任务,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像建设自己家乡一样建设上海”的诺言。工程被上海市评为优质工程。
  二处人成功地吃下了第一只“螃蟹”,“第一步”走得坚实、豪迈、意气风发,取得了上海施工执照,成为上海建筑市场的“家里人”。之后,二处人又在上海得到并高质量完成十几项工程,在上海竖立了信誉,站稳了脚跟,成为上海建筑市场的一支生力军。
  改革奋勇当先:体制机制焕然一新
  二处走向市场经济的十年后,1993年11月,党中央召开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搭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改革春风再一次鼓满二公司驶入市场经济的风帆。
  1993年,以时任处长常仲相(后任五局副书记、纪委书记)、书记胡维新为首的二处党政领导班子在作出《关于加强深化改革的决定》后,轰轰烈烈地开展“三项制度改革”。
  改革又一次把二处推向风尖浪口。(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
  在三项制度改革中,二处打破长期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干部“铁交椅”、工人“铁岗位”,建立了竞争上岗的激励机制,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拉开工资分配档次。
  改革有阻力,需要毅力强化执行力。有的退位干部想不通,甚至“不服从”,处党委就软硬兼施,既耐心做思想工作,又坚持“组织决定谁不服从也不行”原则;落聘干部,铁面无私,安排基层当工人;废除职工子女顶替制度,应聘就业;不讲关系;实行工效挂钩分配制,有奖有罚。
  改革给二处注入强劲活力。这一年年初,二处上京九铁路,是二处历史上集结队伍上线最快的一次,也是在这一年,二处京九指完成产值1亿元,是二处全年完成任务的一半。两年中,二处京九指所完成的桥梁相当于过去10年的总和,完成涵洞和土石方分别是过去8年的总和。改革抢占滩头:实现历史新跨越
  2000年6月,二处从行政隶属关系的工厂制转为资产纽带关系的公司制,实现了企业发展历程中一次新的飞跃。
  这一年,二公司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要求各司其职,协作运转。
  这一年,二公司在规范化运作、机构改革、转机建制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向科学的经营机制转换。按照合理、精简、适应、高效的原则对机构进行了调整,对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有益的尝试,实现资产的优化组合,形成了新的管理机制。还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组建培养专业化队伍。
  至此以后,二公司在五局党政领导班子的关怀和支持下,改革发展越走越快,越走越稳,越走越敞亮,越走信心越足。
  架子队建设闯出新路——
  2008年,二公司以成绵乐客运专线项目为试点,在五局率先试行架子队管理模式,并取得巨大成功,实现了架子队组织建制的形式达标,形成五局架子队建设经验和标准,在全路进行推广。2011年,在架子队建设基础上,又形成了专业架子队的一套管理办法,使架子队在公司的重难点工程中发挥先锋突击队作用,为二公司各项目重难点工程的安全质量平稳可控、信誉评价创佳绩立下汗马功劳。2013年,二公司对架子队自建型工班进行了重点建设,明确关键工序、重难点工程由自建型工班承担施工,为公司的创效创利提供基础保障。
  专业化建设快速发展——
  2011年,二公司按照局专业化公司建设要求,积极推进专业化公司建设。在过去成立和成熟运作的上海伍铁混凝土公司、机械设备租赁公司和钢结构公司的基础上,组建了测量分公司、试验检测分公司、物资分公司。运作较为成熟后,颁发了《专业化公司管理实施性指导意见》,从组织构建、人力资源及薪酬管理、业务范围、设备管理、结算原则、付款原则、检查考核、运行管理八个方面进行了细化,使专业化公司建设更加规范和快速发展。如1985年进驻上海,2001年改制的上海伍铁混凝土有限公司,如今成为二公司独资设立的第一个控股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具有混凝土三级企业资质、甲级商品混凝土试验资质,能提供商品混凝土生产、试验、运输、泵送一条龙服务。伍铁混凝土公司得到了原铁道部领导的高度肯定,成为了五局的一张名片。
  内部改革改制卓有成效——
  二公司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分配机制,实施领导干部年薪制、项目经理期薪制、管理人员岗薪制、作业人员计件工资制、风险抵押金制等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全员工作积极性。全面推进绩效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大力推行公开竞聘制,竞聘的范围越来越广、层次越来越高,用人机制更加科学。
  改革乘风破浪:把准航向转危为安
  改革不会一帆风顺,也会出现潮起潮落。但只要航向不偏,舵盘持稳,就会闯过激流险滩,驶入安全港。
  2008年,二公司承建的沪蓉西、黔桂、杭浦三大铁路项目出现巨额亏损,二公司背负着这“三座大山”“举步维艰过日子”,企业发展严重受阻。
  时任二公司总经理的龙禹(现任局副总经理),一上任就带领工作组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找准问题症结,抓住国内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大好机遇,于2009年果断决策:必须把规模和效益作为二公司的第一要务,切实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努力提升公司的创效能力。同时提出了2009年到2011年的三年发展目标:一年实现消灭亏损项目,两年实现效益全面提升,三年实现公司扭亏为盈。
  三年中,在龙禹和二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周小霞的带领下,二公司重点抓好全面提高经营中标质量、全面增强项目盈利能力、全面推进落实资产经营责任制和项目经营责任制三项工作,发展突飞猛进,生产规模急剧扩张,从2008年到2012年五年间,累计完成营业额164亿元,承揽任务226亿元,实现利润3亿元,职工收入增幅103%。
  改革活力四射:文化沃土育英才
  二公司经过50年的改革发展,历届领导班子的辛勤开拓,几代职工心血浇灌,形成了“拼搏、严细、求实、创新”的企业理念;塑造了“挑战生命极限,甘愿吃苦奉献,依靠科技创新,铸造历史丰碑”、“永不懈怠,勇争第一”、“敢拼会赢,勇争第一”、“高原五局党旗红,挑战极限当先锋”的时代精神;构建了具有基建行业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团结和谐、务实创新的“实和”文化体系,提炼总结以“飞越天堑、敢超自我”为建桥精神的特色桥文化理念体系。
  丰厚的文化沃土使二公司成长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王者之师。不管是在困难时期,还是在危难关头,乃至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二公司人都能够在这块沃土上以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咬紧牙关,拧成一股绳,团结一心,共渡时艰,从胜利走向胜利。
  丰厚的文化沃土培育了一大批砥柱中流的英才,他们在为二公司的发展壮大贡献才智的同时,也为中铁五局的发展壮大呕心沥血、献计献策。在50年中,据不完全统计,二公司共为中铁五局和其他路局输送12名局级领导干部,137名正、副处级干部。孕育出8名全国劳动模范,50名省部级劳动模范、行业标兵、优秀项目经理、科技人才。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桥梁、隧道、市政工程专家和经营工作精英,以及各行各业岗位能手。他们在不同时期的卓越贡献为二公司改革发展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二公司50年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中铁五局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0年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和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二公司人坚信,党领导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的塑造者和培育者。他们认为,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动,是宣传教育、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化解矛盾、增强认同感、促进企业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二公司人坚信,用企业精神鼓舞人是凝聚士气、让职工心甘情愿为企业奉献一切的根本。他们认为,要始终坚持以先进的文化导向规定企业的战略发展和员工的行为;要让人才认同企业的价值观,而且还要把企业价值观作为考察德才兼备人才中的“德”的重要内容,重用认同本企业价值观的人才。
  二公司人坚信,丰富的企业文化生活,是搭建领导和人才沟通的平台。在此平台上,上下级之间敞亮心扉,实现平等对话,在心与心的交流中释放真诚。
  二公司人坚信,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团结职工、留住人才的基本条件。他们认为,领导是表率,是核心力量,领导者要做品德高尚的领导者,做人才满意的领导者,让人才在领导者身上看到希望、看到未来;要创新用人机制,凡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甘愿为企业利益和广大职工利益作出牺牲的人才都要精心培养、勇敢提拔到重要岗位锻炼成长。
  正是有了这样的正确认识和大胆实践,二公司才能在50年中冲破重重阴霾,沐浴着灿烂的霞光。
  改革纵深推进:迎向新时代朝阳
  2013年11月12日,党中央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旗帜鲜明地向全国人民宣布: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二公司将如何再一次和谐时代最强音、精准落实中国中铁股份公司和中铁五局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制定公司全面深化改革方针大略?
  以周小霞和公司总经理张连生为首的二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对二公司的改革发展形势作出精辟分析:
  可以这样说,二公司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近年来,公司大力推行项目集约化、标准化管理,构建专业化公司和架子队的施工组织模式,以及劳务队伍组织化建设管理,为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近年来开展的改革,是阶段性、重点式的改革。由于改革不系统、不深入,缺乏政策支持,一些长期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企业管理机制不活、基础管理不扎实、创效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尤其突出。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解决,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实现企业更高水平的发展。
  基于此,他们确立,二公司当前和一两年内全面深化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推行项目精细化管理。公司生存的基础在项目,经济效益的源泉在项目,管理水平的好坏也体现在项目,所以他们把推行项目精细化管理作为最重要的一个基础、一个因素来研究、来改进、来提升。
  勇于跨越,追求卓越,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以市场导向为基础,改革创新就会再次迈上新高度。
  在这个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起点,二公司将立足“练内功、调结构、强管理”的工作思路,坚持“立人本、促和谐、树新风”的发展方针,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以勇于担当的时代气魄,筑造起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一路飞奔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