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长沙讯(记者袁蓉生特约记者谢崇志陈凯通讯员王正武)汽笛长鸣,巨龙腾飞。8月16日上午9时,开往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的首趟客车K9821次列车从拉萨火车站缓缓驶出。历时4年艰苦建设,我局参建的全长253公里的青藏铁路延伸线拉日铁路正式通车运营,“世界屋脊”经济社会发展再添新翼。目前,西藏铁路通车里程达802公里,其中青藏铁路在西藏境内有551公里。
作为延伸的“天路”,拉日铁路的开通运营,不仅拉近了中国和尼泊尔、印度的边境口岸距离,推动西藏外贸发展,打造中国与南亚国家陆路贸易的“黄金通道”,而且完善了西藏铁路网结构,改变西藏西南部地区单一依靠公路运输的局面。拉萨到日喀则的旅行时间将由现在公路运输约6小时缩短为铁路运输不到3小时。对改善日喀则地区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加快当地旅游业发展、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拉日铁路,总投资132.8亿元,2010年9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西藏自治区“十一五”期间投资最大项目。线路东起青藏铁路终点拉萨站,出站后向南沿拉萨河而下,经堆龙德庆县、曲水县后,折向西溯雅鲁藏布江而上,穿越长度近90公里的雅鲁藏布江峡谷区,经尼木、仁布县后抵达藏西南重镇日喀则。全线共设13个车站,设计标准等级为国家Ⅰ级单线铁路,工期4年,预留电气化条件,列车运行时速不低于120公里,年货运量可达830万吨以上。
拉日铁路线路全长253公里,其中桥隧总长115.7公里,占线路总长的45.7%,在如此高的海拔修建高比例桥隧的铁路,工程难度世界罕见。本着“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原则,拉日铁路设计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面下足功夫。在选线上,绕避多个自然保护区,沿线车站采取了乔、灌、草结合的绿化措施。铁路沿线采暖采用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水采暖系统、电采暖系统等清洁能源。
在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我局先后承担了5标、27标两个标段全长近82公里的建设任务。承建的全长1686米的世界高原多年冻土区第一长隧——昆仑山隧道,荣登第八批中国企业新纪录榜;妥如至羊八井段高原湿地综合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在拉日铁路,我局又先后承建总长24.3公里,位于雅鲁藏布江峡谷区色麦至大竹卡段的TJ3标段线下工程和卡如站至日喀则6站6区间,正线123.4公里的SD2标段电力、通信、信号“三电”工程施工任务。管段内,桥梁、隧道、涵洞、区间和站场土石方、无碴道床、CRTSI型双块式无碴轨枕预制等工程齐全。全长6698米的色麦村隧道、7564.89米的甫当隧道和874.25米长的雅鲁藏布江一号特大桥为全线重点控制工程。
进场以来,针对管段沿线高寒缺氧、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生态环境脆弱,职业健康及安全风险高等特点,局拉日铁路指挥部和一公司、电务城通公司全体参建干部职工以“挑战极限创一流、立足高原树信誉”为奋战目标,在“雪域天堂”鏖战延伸天路。精心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强化标准化管理,强推架子队管理模式,科学配备资源、强化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克服工期紧张、资金短缺、交通运输不便等重重困难,确保施工顺利推进和建设工期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存重于施工”的思想,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对所有进场人员进行了质量安全、职业健康、卫生防疫、高原环保、水保等方面要求的严格培训和管理,经受住了高原施工海拔高、含氧低、风暴强等重重考验;高扬“雪域高原党旗红,中铁五局当先锋”大旗,扎实开展好现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攻坚克难、拼搏奉献,闯过了百年洪水、地热高温、涌水突泥等道道难关,铸就了“勇于拼搏,敢为人先”的拉日精神。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共青团拉萨市委“青年文明号”、拉日建设总指“质量安全及标准化工地”第一名等多项殊荣,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一公司拉日指挥部副指挥长曾辉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