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司大岳高速公路十三标项目部施工纪实
特约记者赵从坤通讯员陈强 在洞庭湖畔的芦苇荡里,机械轰鸣,人员车辆来往穿梭,参差不齐的几个桥墩在摇曳的芦苇丛中若隐若现。一场新的“战斗”已经在这里打响。
项目经理刘犇指着其中一个完工的桥墩说:“这是我们完成的全线第一个墩身,还完成了第一根孔桩、第一个承台,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排在全线四个标段前列。”
四公司大岳高速公路13标项目部施工的岳阳洞庭湖大桥滩地引桥,位于洞庭湖大桥以北湘江下游西岸河漫滩地上,东接洞庭湖大桥君山侧主桥副孔设计终点,管段全长2.86公里,路面宽33.5米,设计为双向六车道。桥梁下部结构均为直径1.8米的孔桩,共计424根,承台106个,墩柱为花瓶式,共计106个;桥梁上部结构为跨径55米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共计104跨。总造价4亿元,总工期36个月。
由于施工管段全部位于芦苇滩地,淤泥流塑地质、流砂和中风化岩地质条件下,大孔径钻孔成桩和承台开挖难度大。每年6至9月是洞庭湖的主汛期,洪水对桩基施工影响特别大,洪灾过后恢复生产难度极大。在芦苇滩地内公路和铁路新建项目同期开工,两条线相距不到5米,4家单位共用一条交通主干道,运输压力大。工地所在的芦苇滩地,还是岳阳市血吸虫病流行的有螺江滩和重点防控疫区。加之地方协调干扰大等因素,造成工期紧、任务重、压力大。
为尽快打开施工局面,项目部按照公司集约化管理要求,成立了大岳十三标项目经理部,在经理部设五个部门,建有2个混凝土拌合站和测量、试验、物资3个服务型站点。针对工程单一,工点集中的实际情况,项目部自建劳务班组2个,外协劳务班组9个,组织一线劳务工202人,采取直接管理作业工班和分公司站点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强化现场管控。
项目部纵深推进项目标准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成立了QC攻关小组,因地制宜制定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细化了安全质量卡控措施。对中高度风险源和关键工序实行定人、定岗、定点的检查考核机制,对关键工序、关键工艺和各风险有害因素实行动态跟踪,强化预控管理,确保各项施工内容在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保证工艺质量的情况下有序推进。去年12月28日开工以来,项目部本着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先后对进场的桩基施工班组、承台墩身施工班组、移动模架梁部施工班组、钢筋加工班组进行了十余次集中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培训人数达到300余人次,员工参加培训率100%,培训考试合格率100%。
淤泥流塑地质条件下的大孔径桩基施工,是影响工期节点的一个关键。由于地层以下渐次为淤泥、粉砂、中风化砂质板岩,且地下岩层呈丘陵状,对旋挖成孔影响特别大。孔口施工时,为确保成孔率和施工安全,孔口周围先抛填片石,再在片石上铺设钢板,使钻机在钢板上作业,大大减少了钻机对孔口的扰动,为钻机防倾覆提供了可靠保障;钻孔过程中,密切控制钻孔速度,特别是穿越沙层和卵石层时改用回旋钻控制钻进速度,选用优质粘土造浆护壁,成功解决了坍孔等施工难题。针对地下岩层孔桩钻进施工难题,改用360型号以上的大型旋挖钻机,加快了对岩层的掘进速度,保证成孔时间控制在30个小时左右。
洞庭湖畔的河漫滩地承台开挖,是该项目桩基施工的又一个难题。洞庭湖历年洪峰过后,河漫滩地的淤泥反复堆积,加上地下水位高,给淤泥流塑地质条件下的承台开挖带来很大困难。为保证承台开挖安全,每一个承台开挖前先放坡卸载,再进行钢板拉伸桩围护。承台开挖到设计标高后,立即浇筑垫层,快速进行封堵。由于方法得当,措施得力,承台开挖为汛前桩基施工拼抢赢得了宝贵时间。
跨径55米MSS55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在湖南省高速公路市场尚属首次。为锻炼队伍,选树品牌,项目部牵头,组织人力自行设计、自己生产、自己拼装,先后三次邀请山东恒堃和局机备专家等召开技术咨询、方案比选和技术审查会。为体现MSS55下行式移动模架的设计亮点,在墩身上设计牛腿承力点,让模架在牛腿和箱梁上承力,不设后鼻梁,使用中挂梁通过受力体系转换节省牛腿自行时间,确保了移动模架设计、检算、组装方案科学合理。
为保证施工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项目党工委积极做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让工人理性地看待血吸虫病害,正确防范血吸虫,及时消除顾虑和担忧,安安心心投入到施工生产中来。
开工以来,项目部主动出击,创造条件抢开工作面,快速掀起桩基施工高潮,连创大岳二期工程全线第一个孔桩、第一个承台、第一个墩柱、第一台移动模架和桩基施工等五个第一,荣获业主和总监办组织的2014年上半年目标管理考核"A级施工单位"称号。截至7月25日,累计完成产值12200万元,完成桩基423根,占桩基总量424根的99.8%,完成承台61个,占承台总数106个的57.5%,完成墩柱28个,占墩柱总数106个的26.4%,右幅移动模架的已完成模板拼装、底腹板钢筋和内模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