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2781期 >2014-06-04编印

端午思情
刊发日期:2014-06-04 阅读次数: 作者:
五公司
  李元勇
        “过端午了。”
  “又过端午了。”
  见面问声端午好,言语中有对端午节的祝福,有对逝去岁月的留恋,更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端午情节已深深根植于筑路人的心田。
  因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了端午,因为端午有了龙舟赛的端午文化,有了钟馗捉鬼的端午习俗,有了吃粽子舌尖上的端午。端午对于流浪在外的筑路人来说,包涵更多的元素是对家乡的思念,亲人的怀念。
  在老家川北农村,山高水长,过端午没有龙舟赛,也不流行吃粽子,家家户户要做的事就是包包子。庄稼人对端午的期盼不逊于春节,老家有俗语言:恁过端午不过年,端午过了渐渐闲。端午前后小麦成熟,白花花的面粉,擀成了馍,绿油油的秧苗插满了田,菜院子里的四季豆挂满了梢。老父亲坐在地坎,挽起裤腿,抽起旱烟袋,拿着拳头大的菜包子,笑容溢满了皱纹。小孩更多的是田野山坡的“耍疯”,这才窜上树捣鸟窝,转眼间就跳到沟渠抓虾;刚打得鸡飞狗跳,哭得稀里哗啦,一会儿便抱成一团,笑得田野山岗的麻雀四处飞。欢乐与喜悦在村子里肆意蔓延,热烈而奔放。
  年长了,对端午的认知不再那么单纯有趣。流浪在外,一年四季漂泊于工地。工地上的端午,简单而理性。因为工期紧、任务重、人员多,每逢端午,停工聚餐是极不现实的,几个毛头小伙、老哥老姐在食堂打几份菜,凑一起,喝点小酒,谈谈妻子、女友,还有家里的老母亲。端午就是筑路人一起思乡念亲的日子。
  年年端午,端午年年,斗转星移,岁月如梭。企业改制,待遇提升,工资翻翻,物质生活好起来了,筑路人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恰逢端午,思乡之情更浓了,可鄂拉山冰封的小河却还是迟迟不肯消融,于是乎端午便有了些许美丽的淡淡的忧愁。
  又逢端午,又到新工地,又结新朋友。到食堂转悠,“师傅,端午节了,有啥好吃的?”“每人四个粽子,两个咸鸭蛋。”师傅的脸上洋溢的是喜庆,指尖跳动的是粽叶。吃的是粽子、咸鸭蛋,味道里却是家乡四季豆包子的清香。明明眼前是六月青藏高原的飘雪,脑海里浮现的却是南方的草长莺飞。
  怀念端午,因为屈原气壮山河的爱国热情;喜庆端午,因为鄂拉山隧道的贯通胜利在望;忘不了端午,因为粽子里始终有家乡四季豆包子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