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2781期 >2014-06-04编印

馍馍的余香
刊发日期:2014-06-04 阅读次数: 作者:
四公司周芝丽      劳动节回老家,再次吃到妈妈为我做的馍馍,还是那么的甘甜,现在嘴里还留有那温馨的余香。
  七十年代的我,童年时在老家,农村是集体生产,凭工分分粮。我们一家五口,爸爸远在外地,家里只有靠妈妈在农业社争点公分,带着我们姐弟四人在农村度日。由于家里只一个主劳动力,挣的工分也有限,分的粮食自然也就不多。饭碗里缺盐少味是常事,要是能吃上一顿妈妈亲自做的馍馍,也算是一次比较奢侈的大餐了,从此,我就喜欢上了馍馍的味道。
  有一天下午,姐姐放学回家,看见弟弟在哭,问我是为什么?我说:“刚才邻居三娃仔的手里拿着一个馍馍,弟弟想吃,硬是要人家给分一点,三娃仔不愿意,结果用力把弟弟推倒在地,弟弟就哭了”。
  摇头晃脑的三娃仔在一旁拿着馍馍一点一点地掰着送进嘴里,像嚼糖似地嚼着。姐姐看着都想吞口水,但还是强忍着安慰弟弟:“不哭不哭,三娃仔的馍馍不好吃,我们回家叫妈给我们做馍馍,妈妈做的馍馍才是世界上更好吃的馍馍”。
  回家后,姐姐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从柜子里拿出两斤麦子去换成面粉,给我们姐弟各蒸了一个馍馍,妈妈自己却没有吃。我便分一半给妈妈,妈妈不要,还笑着说:“二女最有孝心,你吃吧,只要你们吃到了,妈就吃到了”。
  时间在推移,我和弟弟也相继进了学校,那时生活还是不富裕,我们放学后还得去地里捡点麦穗。但吃馍馍的时候也越来越多了,妈妈时不时的给我们姐弟做着各种样式的馍馍,我还是非常喜欢吃。后来,我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饮食品种也多样化,但我始终没忘记妈妈做的馍馍,里面还包含着浓浓的母爱。
  每次儿子挑食时,我都会和他讲起小时侯吃馍馍的事情,让他理解妈妈那吃馍馍如甘饴的艰难岁月,让他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