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张小俊通讯员舒凯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高潮到来。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条地铁以BT建设模式掘起,开创了地铁建设的新剧源。
二公司所承缆建设的石家庄地铁1号线10标段,含“两站一区间“,即火炬广场站、石家庄东站,及两站之间的暗挖施工竖井、盾构竖井、明开区间;管段全长1791.62米,中标价5.02亿元,合同工期24个月。
自2013年1月进场,项目部快速开展工作,在全线14个标段中作为“首批6家”迅速开工的站点,于5月25日,实现了火炬广场站和施工竖井的围挡;于7月4日通过开工条件验收,7月5日达到开工;在10月7日作为全线14个站点首家开始车站主体深基坑开挖。截止11月4日,完成建安产值为1822.5万元,获得中铁北方指挥部节点30000元奖励。
攻坚克难展风采
第一件难事——
正是大展拳脚之时,原计划在5月1日围挡施工的火炬广场站,因站位向东移145米,遇到了站位受设计方案改变制约的难题。
“业主将第一期开工的标段额定了指标,14家单位只有6家能在第一期开工。这次站位移动,导致工期延误了3个月,如果没有赶上第一期开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的窝工费无法估量。”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周仕永回想起当时的一幕还心有余悸。
为了赶上7月5日第一期开工的节点,项目部全体员工发扬了“主体、主责、主配合”和敢于担当的精神,经过不懈努力,将该站的围挡调到9月25日的工期;又提前到了5月25日围挡,并于当月底通过中铁北方公司建设工程指挥部验收,实现了首批站点的围挡目标,得到10000元的奖励,并于7月4日如期开工
第二件难事——
管线迁改复杂,是项目部的第二大难点。7条管道,1条11万伏高压线横穿火炬广场站,管道最大埋深12.4米,包括上水、给水、排水、热力、天然气、通讯6个类别,高压线牵涉用户多,影响范围大。
针对8大管线的迁改,项目部班子成员以“智慧运作、智慧管理”,按照管线难易程度,制定好方案和措施;专人与业主、市政设计院沟通,与迁改产权单位协调配合,按照“以围促迁、以围促干”的思路,特别是1条11万伏高压线横穿火炬广场站南北,影响车站围护桩施工和龙门吊作业,电力线抬高方案几经周折,最终得到认抬高,割接时间已确定在11月20日。3条热力管道,在10月15日迁改完成,保证了在供暧期为居民和单位供热。给排水工程和通讯管线都在紧张迁改中。
第三件难事——
石家庄东站和OCC控制中心是项目部的第三大难点。石家庄东站由于设计位置未确定,一直无法施工。OCC是整条地铁的控制中心,设计为三栋房屋,由于施工图迟迟不下,导致项目部到底是按照原来的暗挖施工,还是采用常见的明挖施工无法确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边催促其施工单位,一边帮着联系设计院。目前,已经确定了施工方案。
文明施工现风格
“蓝天行动”是河北省针对雾霾天气制定的一项环境整治措施。为了执行“蓝天行动”,项目部在文明施工上狠下功夫,争创石家庄市安全文明标准工地和股份公司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
“围挡基部满贴瓷砖,栏板上设有七牌两图、五局精品工程、安全漫画、操作规程、中国梦等展板;场内设有茶水场、休息亭、吸烟区;水泥便道清洁湿润,裸露土场、料场采用绿色密目网双层覆盖,防护栏杆色彩鲜艳、一尘不染……”走进项目部,就好比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厂房。
“脚底不沾泥,穿皮鞋也能上工地。”这是我们文明施工的一项要求,大家也都是这么做的。项目部党工委书记周必森介绍说。
为了抓好文明施工,项目部采取了许多措施,制定了《环保水保制度》、《文明施工十不准》等规章制度确保施工过程中不破坏环境。
据周必森介绍,石家庄市的水费相对南方来说比较贵,五块四一吨,为了“蓝天计划”的落实,项目部就群策群力发明了“细浇慢洒、保湿降尘”的节能新方式,不仅降尘效果好,而且降低了成本。
集体智慧促团结
众所周知,一个成功的项目,背后一定有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与职工同向共进、群策群力,整个项目才会迸发活力。
据党工委书记周必森介绍,项目部进场就约法三章:领导班子不许介绍亲戚朋友承揽工程;大事必须通过职工大会,倾听群众意见,发挥集体智慧;所有账目报销实行党政会签,相互监督,营造廉洁氛围。
贺彬,二公司副总经理兼项目经理。他的特点就是善于选贤用能,大胆放权。项目开工前,他对班子成员的工作进行了分工,明确职责范围,鼓励大家在职权范围内放开手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周必森,项目党工委书记。他的特点就是与群众打成一片,善于从群众中吸收“营养”。开工来,通过定期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和员工谈心交心会,他及时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领导班子会上,累计采纳员工意见和建议57条,其中落实下来的有38条。
周仕永,项目常务副经理。他被誉为“地铁博士”,综合知识十分全面。根据集约高效原则,他创新性地将项目部传统的矩阵型管理模式改为扁平化管理模式,项目部直管施工现场及劳务工班模式,中间不设架子队。精简了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阳德伟,项目总工程师。他性情温和,工作严谨,是整个项目班子的“润滑剂”。一直以来,通过“传、帮、带”的培养方法,大胆给年轻人独当一面的舞台,7名年轻大学生由“只懂隧道”成长为了“精通地铁”。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年轻有为、执着奉献的建设者,石家庄地铁宛如一条长龙,正迅速向河北省第一大城市深处延伸,给人民带来了便捷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