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公司
肖杨
爱读书、能读书,是一件再美好不过的事情。
我喜欢有一个不算大的飘窗,满铺着灰色的地毯,搁上一张小小的方桌,然后靠着窗慢慢地读、细细地品。要是沏上一杯淡淡的清茶,看着玻璃杯内婀娜的雾气和舞蹈着的茶叶,便是一种难得的惬意了。抑或只是一杯透明的白开水,也能让那诱人的书香一点一点浸到心里去。
钟爱书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一个人喜欢什么样的书,大致就是什么样的人。有人喜欢《论语》的温厚和《老子》的清静寡欲,每每读起书来仿佛自己就是席地而坐陷入沉思的智者;有人喜欢散文或诗歌的浪漫脱俗与言简意赅,仿佛自己一袭长衫、半醉半醒,捋着银须正对月吟颂;有人喜欢武侠小说的飞檐走壁与刀光剑影,似乎自己武功盖世,一身义胆走江湖,俨然一位打抱不平、行侠仗义的侠客;也有人喜欢读读微小说,看看旧杂志,在生活的琐碎中获得感悟,在不紧不慢的阅读中获得宁静,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无欲无求,在平淡中享尽幸福和快乐的凡人……不论怎样,我想,那也许就是我们自己吧!
喜欢读书的人,是哪里都可以读书的。当列车上的时光被旅程拉长、碾碎,这时候,一本厚厚的小说最适宜不过了。翻开几页当日的报纸,或体育或娱乐或生活琐事,抑或是连载小说的片段,都可以让时间过得从容,暂离喧嚣的市井和雾霭的城市;机场的候机厅里,应该适合一份高端一点的报纸,或是新鲜出炉的周刊。丰富的资讯、靓丽的图片,尤其是那精美印刷的铜版纸,更是让快速的旅程,在阅读中不知不觉有了一种品位——摆脱庸俗、摆脱浮躁、摆脱肤浅。我是经常搭乘长途汽车的,三五个小时的车程显然适合读一本杂志。比如《读者》《收获》《青年文摘》等之类的均可。一本杂志的厚度属于长途大巴,属于大巴在城乡之间穿越的时光,从卷首到篇末,从短的锦句到长的小说,从抽象的哲理到具体的纪实,每个字都不愿意错过,每一页纸都愿意细细品尝。
酷爱读书的人,总能把生活的点滴都与读书联系起来。人的一生,其实也是读的一生。从小读到老,从生读到死。早晨,读朝阳。一天读一轮,一天一份崭新的希望。一天之计在于晨,读懂了朝阳,心中自会有晨光;晚上,读夜。夜博大深邃,无边无际。没有夜,何来满天星光,千古明月,万家灯火!读懂了夜,就等于读懂了这世间最美好的梦境;走在路上,读路。或直或曲、或宽或窄、或平或陟,却无一条完全一样。路之“书”最厚,谁也读不到最末一页。走一程,读一程,脚印就是我们发表在路面上的一篇篇或深或浅的读后感;在人间,读脸。见人先见脸,品人先品脸。脸是一扇窗,人情脸上写。脸是一部没有结尾的系列剧,永远也演不完,一生也读不完。
于我来说,读书是一种享受。不论什么时候,只要翻开书卷,我就能闻到一阵芬芳,就能感受到书籍对灵魂的涤荡。捧一本书,像是捧着自己心爱的宝贝,不能释怀。有时候仅是为了打发时间漫无目的的浏览,当从阅读的沉醉里醒来,便会发现时光已经悄然溜走;有时候便是为了汲取点什么,得一字一句慢慢地读,这时便能够感觉到自己正一点一点丰腴起来。
书没有跟我说话,可是我却听到了内心的澎湃和宁静。能让人在烦躁中找到心灵的平静,在平淡中找到奋勇的激情——这也许就是书的好处吧!朱光潜说“人生的乐趣一半得之于感受”。我想,这种感受便是读书带给我们的吧。因为,读书能读出一种成长——心灵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