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赵语玲薛超特约记者陈凯 初见李朗焕,很难把他与“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铁五局劳动模范”等荣誉联想到一块,小伙子个子不高,带着一副黑框眼镜,腼腆青涩的味道。我带着敬意问他:“您就是我们中铁五局的劳模啊?”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什么劳模,就是干活的。”
2009年7月,中南大学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毕业的李朗焕分配到局机电公司做小松挖机的售后服务工作。同年11月,由于公司的战略发展,李朗焕正式接触盾构。这是一项全新的技术,作为挖机售后服务人员的李朗焕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盾构,他只知道盾构是修建地铁的一种机器,至于盾构机是什么样的,如何操作,操作步骤等等,他一无所知。”当我问他是怎么样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掌握盾构的施工技巧时,他这样回答的:“既然做了一名盾构操作维保工,那我必须就尽我能力把这个工作做好。”
2009年12月,在公司对盾构人员的盾构理论知识考核中李朗焕便获得了第一名。在接下来的实际操作中李朗焕更是日夜钻研盾构施工技巧。“我基本上什么都干过!”为了更快地熟悉盾构机,他一一做过拆轨道、拉电缆、接水管、盾构维修、盾构注浆、双规梁操作等所有的岗位。“那你觉得最困难的问题是什么呢?”“如何积累经验!”李朗焕不假思索的回答。在盾构操作中最难的并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如何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并利用经验结合盾构机的各种参数决定盾构机的速度、注浆的体积、油脂泡沫的使用量等一系列问题。“我在盾构机上已经有了四年的工作经验,但这依然远远不够,但是我会继续坚持。”坚持,坚持,再坚持!这也许就是盾构状元的最大诀窍。
中午11点半从寝室出发进洞,12点到达盾构机交班并交接工作,1点钟完成盾构机推进情况检查之后,按下各种电机按钮,盾构正式开始掘进,等下班出来时,通常已经是半夜12点半。李朗焕的生活规律已经定格在了盾构机换班的节奏中。“我不觉得辛苦,一切习惯就好。”李朗焕说。
由于盾构机的发电机功率大,再加上管片拼接时十几个千斤顶同时工作,隧道内温度非常高,即使冬天,操作手也只能穿着秋衣秋裤。最热时,隧道里达到60摄氏度的高温,这时,鞋里能倒出水来,被汗水湿透的衣裳,能把汗水拧出去,衣裳20分种就干了,然后又接着穿上。这是盾构机作业时的真实写照。还有粉尘和噪音,盾构刀片在岩石上凿挖,切割下来的岩石瓦砾要由电瓶车运出洞外,这一系列动作所产生的噪音和粉尘难以想象,以至于洞内操作人员一般只能用打手势来交流。在跟李朗焕谈到盾构隧道的高温、粉尘和噪音时,他摇了摇头,“最难熬的不仅仅是这些,最难的是注浆时被喷成泥人时的疼痛。做注浆手的时候,你只能拿着注浆机站在刀头的那个位置,而那个位置是高温、粉尘、噪音最严重的地方,除了这些,你还要注意浆液冒出。为了保障工程进度,必须站着,强拼管片,站半小时后,腿上的表皮用手一摸就一块块往下掉,但是为了进度,值得。”李朗焕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