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版:生产施工总第2740期 >2013-07-31编印

这辈子,专与“烂洞子”结梁子
——记一公司拉日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彭海启
刊发日期:2013-07-31 阅读次数: 作者:
通讯员王正武陈洁      “干了这么多工程,就没碰上过好隧道!”一公司拉日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彭海启调侃道。是的,27年的铁路生涯,彭海启上辈子就像与这些“烂洞子”结下了梁子,从小河隧道、新新牌隧道、乌鞘岭隧道、到明娅子隧道,再到甫当隧道,无一不是“烂洞子”。
  最“烂”的隧道,无疑是乌鞘岭隧道。
  2004年寒冬,由于乌鞘岭隧道施工陷入困境,彭海启被一公司紧急调至乌鞘岭经理部任主管生产副经理。
  乌鞘岭隧道长达20多公里,仅斜井就有7公里,加上极差的地质状况,堪称一座“又烂又长”的隧道。由于是高海拔,一年中冬季长达7个月,最低温度达到零下30度,可乌鞘岭隧道内的温度却高达35度,洞内洞外近70度的温差,这种“冰火两重天”让彭海启在乌鞘岭待的一年零八个月当中感冒从不间断。
  针对掌子面出现较大距离变形、突泥状态,彭海启决定:岩变我变,及时调整施工方法。最终,隧道成功渡过断层带,乌鞘岭隧道顺利提前打到会师点。
  还有十天高速公路的明娅子隧道,是一公司出了名的“烂洞子”,他仍然采用三台阶施工,隧道快速安全掘进,创下单月140米进尺的斐然成绩,创造了公司当年Ⅴ级围岩单月进尺纪录。直到现在,安康高速公路业主提起五局一公司的彭海启仍然赞不绝口。
  2012年4月,彭海启调入拉日项目担任常务副指挥长,主管。
  拉日铁路甫当隧道全长7565米,是整个拉日铁路的头号重点控制工程,同时也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高风险隧道。隧道断层多达9道,已经先后发生五次特大涌水突泥,这条名副其实的“烂洞子”操碎了彭海启和拉日指挥部所有管理人员的心。
  那一次,甫当隧道3号横洞迂回导坑再次发生大涌水,水柱从掌子面咆哮而出,像决了堤的洪水,还不到两个小时,掌子面积水深度已经达到1.5米,涌水量高达每小时1500立方米。
  彭海启立即采用“排堵法”止水,带领工人集结一线,24小时不间断排水,喷浆班紧急实施衬喷,密封加固。
  他和工人一道在齐腰深的冰水中抬抽水机,扛排水管,一干就是几个小时间。因为身体不好,现场工人劝他出去把湿衣换了,他却摆摆手:“没事儿,待会儿到空压机旁边站一会就烤干了。”
  就是这样,每一次掌子面异常涌水的处理、每一次漏浆跑浆的控制、每一次机械故障的排除,都少不了他在现场亲自指挥处理。
  “干起活来不像领导,倒是比我们工人都还能吃苦,跟着这样的领导干,我们大伙儿都有信心也有干劲!”甫当隧道3号横洞综合班的工人提起彭海启满是钦佩。
  年近50岁的彭海启患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在海拔近4000米的拉日铁路建设工地,他完全不顾自己日益加重的病情,每天照常钻洞子、上桥墩、爬塔吊,用旁人的话说:这个老彭简直就是在“玩儿命”。
  医务室给他配了一个月两个疗程的点滴,他却连一个星期都没有坚持打下来。彭海启也知道不按疗程系统治疗的严重后果,可他总是以“把甫当隧道这只拦路虎解决了再认真治疗”为借口,推辞治疗。
  为节约时间,他干脆把“家”搬到了车上,全天候守在工地,跟着工人一起蹲在值班室吃盒饭,即使吃饭的时候,他也不闲着,一边看着表,一边计算着工序循环时间,要是发现哪一环慢了,他丢下碗筷就进洞处理去了。
  “每天早上7点,彭指挥准时上工地,在工地跑了一天的他,晚上9点还要继续查看现场,这时间卡得相当准,整个一活闹钟!”给彭海启开车的司机小张说。
  那段时间,他整整瘦了15斤。
  “能参加拉日铁路建设,造福西藏人民,我很自豪,作点个人牺牲,不算什么!”他就这样身体力行的告诫自己和身边的人。
  在家中他是长子,本应该在父母的膝前尽孝。然而,从父亲把筑路重担交给他的那天起,他一直在工地奔波,一份孝心只能交给弟弟妹妹完成。父亲突发脑溢血昏迷,他匆匆回家看一眼还没苏醒的父亲,又匆匆赶回工地。
  他说工地是自己的第二个家,在这个家中,他已经习惯了每天的机械轰鸣,习惯了工人的号子声,习惯了洞子里的硝烟味,习惯了开山架桥的成就感,习惯了称呼自己为筑路人……对这个“家”,他有着太多太多难以割舍的感情。
  他因战功赫赫,多次被业主评为先进个人,被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