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版:集团新闻总第2736期 >2013-07-03编印

让山更青,让水更秀
——路桥公司引汉济渭项目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纪实
刊发日期:2013-07-03 阅读次数: 作者:黄德义
记者黄德义通讯员常锋      毫无疑问,搞工程建设,以追求效益最大化为目的,但是路桥公司引汉济渭项目部经理吴永松却不这样认为,他说:“没有环保就没有效益。”
  这个项目部承担着陕西省最大的调水工程——“引汉济渭”秦岭隧洞0号勘探试验洞的建设任务,地处佛坪县石墩河镇境内蒲河岸边。据水文资料,蒲河是汉江支流,水质为国家饮水二级标准,可直接饮用。这里是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山茱萸之乡,又是长江中上游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保护地和陕西“引汉济渭”工程的调水点。
  “要说效益,最大的效益应该是国家得利,人民得利。如果因施工而污染了水资源,不仅违背了引水工程建设初衷,还将成为千古罪人。”吴永松说。
  “中铁五局自去年9月开工建设以来,当地百姓从未到镇政府反映过水污染问题,可见他们的污水处理堪称一流。”佛坪县石墩河镇党委书记李宁竖起大拇指称赞。
  今年6月27日,陕西省委巡视组到路桥公司引汉济渭项目部施工现场检查工作,称赞污水处理系统标准高,效果好,再生水达到排放标准。
  那么,这个项目部在“引汉济渭”工程建设中是怎样保护包括水资源在内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呢?
  水资源保护责任重大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
  陕西省政府作出指示,要把“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成为生态环保提升线、生态文明旅游线。
  “作为陕西省最大的南水北调工程的参建者,我们深感环保责任重大。”吴永松说。
  基于此,路桥公司引汉济渭项目部把保护自然水资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开工之初,业主方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办公室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净化施工污水,达到标准方能排放。同时设计了污水处理方案。
  路桥公司引汉济渭项目部接到污水处理方案后仔细研究,认为原方案占地面积22亩,土地浪费较大,于是对原方案进行优化,把占地面积缩小到3.7亩,完全满足每天1.8万立方的最大施工污水排量的净化处理要求。方案很快得到业主方的批准。
  该项目部总工程师李月湘介绍,修建这个污水处理系统共投入资金320万元,仅购买物理净化水所需的絮凝剂就需投入40万元。加上日常管理和沉淀物处理,整个污水处理费用约占工程总造价2.28亿元的2%。
  在污水处理基地,我们看到十多个沉淀池连成一片,构成了“引汉济渭”工程建设中最大最科学最有效的施工污水处理系统。
  隧洞施工中产生的所有污水经由特置的管道流入污水处理池,呈银灰色的污水经过三个沉淀池处理后,沙砾已完全沉淀,然后加入絮凝剂进行物理处理,将肉眼不可见的粉尘凝聚成团再次沉淀,之后再经过八个沉淀池的沉淀处理,水色已然清澈,5米深的水池也能见底,水质完全适合生命生存。
  当初,业主和地方政府曾预言,只要水中能养鱼,污水处理就大功告成。如今他们真的做到了,记者看到,几十条游鱼在水中放养,来回穿梭,悠然自如。
  建一项工程还一方净土
  路桥公司引汉济渭项目部的环保措施绝不仅仅落实在污水处理上,当地所有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都是他们的保护重点。
  根据业主要求,他们建立了严密的环境管理保护体系,它包括环境保护管理目标、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环境保护措施三大部分。这个管理体系打印成文本交给中铁五局和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办公室备案,作为检查考核的重要标准。参建员工严格按照环保管理制度和措施进行施工生产和日常工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严密的制度就不能约束员工的行为。”吴永松说,“引汉济渭”牵涉到陕西人民的饮水问题和生存环境,环境保护不能空谈,必须实实在在落实在各项工作中、(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各个施工环节上。
  在自然资源的保护上,他们规定,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有责任保护野生动植物,严禁随意砍伐树木和偷猎动物,即使是对合同规定的施工范围内的用地,也要把地表植被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在施工中的环境保护上,他们规定,施工车辆不得越界行驶,以免碾坏植被、庄稼;夜间施工采用低噪音施工设备,以免影响周边居民休息;不能使用不符合尾气排放标准的机械设备,以免污染自然空气;隧洞施工的各种材料、机械不得随意置放,以免破坏植被;凡对环境有污染的废物,如挖方弃土、建筑垃圾、生产垃圾、废弃材料等,必须运至业主指定地点处理;施工及生活废水的排放遵循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原则,各种施工废油、废液集中储积,集中处理,严禁乱流乱淌,防止污染水源,破坏环境。
  在工程竣工后的环境保护上,他们规定,必须做好临时设施、施工工点、取弃土场及其他施工区域范围的环保及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现场清理,复垦或绿化。
  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严密的环境保护措施使中铁五局的施工现场达到了业主的验收标准,也从未发生一起因环境保护问题引起的当地居民的阻工事件。
  保护自然生态责无旁贷
  作为央企,在现代化的工程建设中,中铁五局有着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自觉担当起这一社会责任,不仅要建精品工程,更要保护好在建工程所在地的自然环境。
  早在“引汉济渭”施工调查之初,中铁五局就对施工现场与自然环境保护作出严格规定: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不遭破坏,实现“竣工一项工程,美化一处环境,造福一方人民”的环保目标。
  路桥公司对直接参与“引汉济渭”工程建设的干部员工提出具体要求:严格按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做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避免植被破坏和防止水土流失;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噪声、粉尘、废水、建筑垃圾等污染物排放量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要求。
  路桥公司引汉济渭项目部进驻施工现场后,立即落实上级指示精神,把环境保护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抓实抓细抓好。
  “我们根据本标段施工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成立了环保、水保领导小组,建立了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实行生态保障领导负责制,多层次多角度控制环保工作,实现总体环保目标。”吴永松如是说。
  环境保护靠人来实现。项目部一进场,对全体参建员工进行大洗脑,分期分批进行环保培训,牢固树立起“创一流工程,建一流环保”的建设理念,让环保意识入脑入心,落实在具体工作中。
  如今走进项目部驻地,恍若进入了绿化地带,种植的桂花、栀子花、月季花、绿草随处可见。
  工地上,各种建筑材料堆码整洁,机械按照固定地点停放,地上看不到一点废弃物。即使有风,也见不到扬尘飘起。
  弃渣用水浸透后运至设计渣场,无一点扬尘,不侵占既有河道和沟渠;
  碎石加工场安装了喷淋设备,减少粉尘污染;
  植被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隧洞口上方的树林郁郁葱葱,工地附近的玉米地长势茂盛……
  李月湘说:“环保无小事,只有教育员工从点点滴滴抓起,大环保意识才能牢固树立,才能真正落实在行动上。”
  “每次到工地检查,中铁五局的环保工作无可挑剔。”石墩河镇党委书记李宁指着蒲河说,“它还是那样清澈,掬水可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