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版:集团新闻总第2727期 >2013-05-01编印

工地“夜猫族”
刊发日期:2013-05-01 阅读次数: 作者:何增旺
特约记者何增旺通讯员谭文峰马洪文      4月18日,我们来到五公司兰新铁路二线二项目部采访,该项目部经理周囿圆介绍说,项目部有一批“夜猫族”技术干部,值得深入采访报道。
  头一回听说“夜猫族”,带着好奇我们了解到它的由来。
  二项目部目前铺设的兰新二线无砟轨道单线长约100.37公里,精度要求高,高程误差必须控制在0.5毫米以内。为避免白天因施工和气候干扰大而使精调精度不到位,项目部分成四个技术小分队“夜战”,对铺设的每根轨枕进行精调。因昼伏夜出,被职工们亲切称为“夜猫族”。
  当天20点30分,我们驱车来到兰新二线DK204+800米的路基上,只见四盏探照灯照亮了方圆数百米漆黑的区域,2名技术人员正在调试着莱卡1201全站仪。测量小组技术主管唐勇华介绍,他们一行6人,采用价值100多万元的国外进口安博格轨检小车对每节轨枕进行精调,每一段轨检小车要往返四次,保证每个点误差都控制在0.5毫米以内。经多次精调,确认达到线性平顺后,该区段精调工作才告结束。
  我们问唐勇华一晚上可以精调多少米,他说,根据白天轨道粗调的情况来看,12小时内最多只能完成160米。我们又问他们累吗?困吗?他们回答,累和困都算不上什么,主要是冷,零下20多摄氏度,耳朵冻得失去知觉,矿泉水也都结了冰,大伙的手多次冻伤。
  我们又驱车来到了DK208+350路基段采访第二个精调小分队。此时已是22点半,小分队的测量主管杨炎川是个29岁的共产党员,正带着分队成员对每一根轨枕进行精调。他们一个个身穿棉大衣,头戴雷锋帽,正聚精会神地操作着。我们问他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杨主管说最主要是吃不好,睡不好。自去年9月26日以来,每天都是晚上工作,困得连饭都不想吃,早上8点多才下班,早餐没吃就一头倒在床上睡着了,醒来时已是下午5、6点钟,吃过晚餐又往工地赶……说着说着,小伙子眼晴里闪烁着泪花。
  23点半,我们来到位于马圈沟大桥的第三小分队,小分队队长刘林是个28岁小伙子,是施工队的技术主管,双学位,全队的技术权威,也是最累最忙的一个技术人员。他现在管辖的无砟轨道施工区段近20公里,晚上忙着精调,白天还要忙着分析晚上采集的数据,对工班进行现场交底,协助队长解决现场的技术问题,指导内业资料的整理,安排全队的技术工作。由于严重缺乏睡眠,他的眼睛总是红红的,散布着血丝。可再忙再累,刘林说自己也必须每时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每个点必须用轨检小车过四次,每次都来不得半点差错,要是看错一个数据,或是多转动一下调节器,都可能导致几个小时的工作前功尽弃,因此工作时都是百分之百认真仔细。由于表现突出,他被项目部评为“技术标兵”,也是预备党员。
  采访完第三分队,已是凌晨,我们驱车向正在二十铺特大桥进行精调的第四分队驶去。看着桥墩一个个从身后闪去,我仿佛看见一辆辆高速列车在桥上平稳地飞驰而过,心里越发对这些工地“夜猫族”生出一股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