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版:党群园地总第2724期 >2013-04-10编印

同频共振展形象凝心聚力塑品牌
--四公司南京地铁项目部文化建设纪实
刊发日期:2013-04-10 阅读次数: 作者:

  通讯员
  陈强
        四公司南京地铁项目部先后承揽近10个亿的地铁施工任务,项目部以“高标准、全方位、求细节”为管理工理念,以项目文化建设为抓手,以安全质量文化为主线,狠抓项目特色文化,凝心聚力塑造品牌,同频共振展示形象,项目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获业主安全质量目标奖励50万元。
  双标共建,构建执行文化
  突出标准统一,建设规范标准的管理文化。项目党工委通过建立领导小组,制定推进计划,层层细化指标等方式,组织人员结合地铁施工特点,从管理体制、工作制度、实施细则三个层次,编制了《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强力推行,切实将项目管理从经验管理转变为以制度为依托的标准化管理。按照中铁五局VI手册和项目文化建设规范要求,项目部现场统一标识标牌,工地统一悬挂公司刀旗,员工统一着装,挂牌上岗,用实力展示了企业品牌形象。
  坚持双标共建,建设创优争先的服务文化。项目部党工委从党建达标创优工作入手,分类编写了《项目党建工作制度》、《党内主题实践活动》、《项目党风廉政建设》等7本工作手册,作为项目标准化施工亮点,统一党建工作标准,规范项目党建工作流程,使项目党建从一开始就进入规范化、系统化轨道。获业主和局华东指挥部的一致好评。
  完善四套机制,营造干净干事的廉洁文化。一是坚持做好干部能力建设、作风建设,把党群工作重点放在征地拆迁、质量安全体系的运行、干部廉洁从业、项目重大事项党政会签、作业人员劳动保护和民工工资发放等工作。二是根据施组安排,及时把重难点工程和高风险工程列为“党员先锋工程”,并在工地醒目位置悬挂党组织创先争优公开承诺、党员先锋工程告示牌、党员创先争优公示牌和群安员公示牌,亮出身份,叫响党员品牌,提振党员形象。
  亮牌示范,创新特色文化
  找准切入点,融入中心展作为。项目党工委结合实际和人才结构现状,以“支部亮旗帜、干部亮作风、党员亮身份”为主题,大力开展以“亮明标准比技能、亮明身份比作风、亮明承诺比业绩”为主题的创先争优亮牌示范活动,打造项目特色文化,引领项目全面创先争优。
  叫响党员品牌,鼓舞队伍士气。项目党工委以“支部亮旗”为主线,按岗位划定红旗责任区,设立13个“党员先锋岗”、5个“红旗责任区”,实现了关键工序有党员承担、关键环节有党员把关。各党支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的开展,大大增强了项目党组织的凝聚力,有7名积极分子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有3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有4名年轻技术干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创新活动载体,提振党员形象。按照“一名党员一份承诺”的要求,签订履职承诺书,公开个人承诺内容,亮明创争目标。党工委全面启动以“三保一促、创先争优”为主题的党内主题实践活动,相继开展标准化管理竞赛、党员亮牌示范、安全质量宣誓、质量安全演讲比赛、党史知识竞赛等专题活动,并组织集体观看红色经典电影,用专题促主题,凝心聚力育能手,创优争先树标杆。
  贴近职工,推进和谐文化
  项目部党工委坚持按照“人格上尊重、业
  务上培养、生活上关心、权益上保
  障、荣誉上分享”的工作思路,采取
  多项举措关心员工生活,解决员
  工、劳务工实际困难。
  按时兑现工资,保障劳有所
  得。根据工区员工岗位变动情况,
  按照“以岗定薪、易岗易薪”原则,
  适时调整工资,严格执行国家最低
  工资保障制度,确保按劳取酬,多
  劳多得。工资发放由项目部财务直
  接将劳务工工资统一打入工资卡,
  确保劳务工工资及时发放到位。工
  作一年以上、经考核特别优秀的劳
  务工,择优推荐,续签劳务用工合
  同,确保了队伍稳定。
  搭建施才平台,提升员工素
  质。党工委结合施工生产实际,广
  泛开展了职工夜校、导师带徒、群
  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安全质量宣
  誓、质量安全演讲比赛和“三亮三
  比”劳动竞赛活动,有针对性地开
  展劳务工技能培训。项目部开工以
  来,共召开动员大会8次,制作长
  幅固定标语36幅,制作展板24
  块,采写信息62篇,并在《铁道开
  发报》发表消息、通讯和专稿等15
  篇、在中央级网络发稿件6篇、中
  央级报刊发表消息2篇。
  落实“三工”建设,确保队伍稳
  定。按照“五同”“六纳入”要求,项目组织职工代表定期不定期展开职业健康和劳动保护检查和巡视,坚持把劳务工与职工同吃同住同管理。生活区统一配备了空调、热水器、淋浴等配套设施,订做了工作制服,按时发放了劳动保护用品。针对劳务工家庭条件差的现状和在冬季施工和高温作业特点,党工委对劳务工开展了冬送温暖、夏送清凉、节日送问候、日常送关怀等帮扶活动,并通过反探家属暑期一日游、员工生日短信祝福等想方设法提高劳务工对施工单位的归属感,确保了劳动力队伍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