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2722期 >2013-03-27编印

余震中的坚守
刊发日期:2013-03-27 阅读次数: 作者:
一公司谢崇志      这次因配合成兰铁路项目开展工地有形化建设,笔者走进了美丽的川西茂县,这是一条通往汶川特大地震灾区的生命通道,也是被专家称为目前国内地质条件最为复杂、设计施工难度最大的铁路线路。因为该线建设面临的各种复杂情况,这条简称“成兰线”的铁路,在被戏称为“成难线”的同时,更给承担施工试验段的中铁五局建设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难度挑战。
  刚到工地那天中午,我正准备躺床上休息,突然感觉床晃了一下,赶紧往楼下跑,结果没见一个人出来。这时项目党工委副书记曹奕发了一条“四川人地震心理过程”的短信给我:第一秒:糟了,地震。第二秒:跑还是不跑。第三秒:再稳一哈。第四秒:锤子真地有点凶的嘛。第五秒:哎,杂没摇了喃?第六秒:算了,接到耍。第七秒:可以发个微博噻?。读罢一笑,顿时释然。曹书记告诉我,自去年12月份进场以来,工地已经历余震20多余次,大家心里的确是有点怕,但一想到要在这里工作近五年,慢慢也就习惯了。从他乐观的表情就能想起汶川大地震中流行的那句“雄起,因为我们都是四川人!”话,在余震面前,我们五局一公司人“攻坚克难、永不服输”在这里发扬得淋漓尽致。
  成兰线成了天下第一“难”,如果说青藏铁路是在“冻豆腐”上打隧道,那么成兰铁路就是在“嫩豆腐”上打豆腐。项目总经济师李小云很形象地说出了修建成兰铁路的难。
  一般来说,遭遇8级大地震的地质结构需要10年方能稳定下来。但在群山巍峨、千嶂壁立的成兰铁路上,那些喷印“中铁五局”的工程机械依然艰难向工地的隧道口挺进。目前,项目已经完成扩建、新修便道30多公里,便道已经修到洞口,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等业主下达开工令。项目常务副经理陈敏介绍道。
  “修便道太可怕了,脚下是万丈深渊,头顶是飞石,稍不留神,后果真不敢想!”负责修筑施工便道的机电分公司作业队长汪正飞在现场告诉笔者。地震后山体变得十分松散,滑坡与飞石常有发生,修便道时,山上经常见到碗口大的石块飞落而下。尽管我们经验丰富、沉着应对,但还是有点害怕天灾人祸!
  我对地震深怀恐惧,每晚都和衣而睡,做好“速逃”的准备。在离开工地的那个上午,笔者正在办公室,突然办公室开始剧烈地晃动,紧接着“轰隆隆”的声音由远而近。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随即反应过来这是地震了。刚想夺门而逃,又闻地震声由近而远。惊魂未定之时,电视播出新闻快讯:3月23日08时03分,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发生4.0级地震,成都有震感。虽然来茂县之前,已经做好应对地震的准备,但如此真切的感受还是让人心有余悸。临走时,班子成员告诉我:“四五级的余震,每天三五次很平常,经历得多了,大家都习惯了。”在挥手告别的时刻,我脑海突然冒出一个疑问?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持他们在这里坚守!平凡的坚守是非凡,更何况在余震中坚守,我想更多地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克服恐惧,攻坚克难,永不服输的信念支持着他们吧!
  余震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生活在余震的恐惧中。我们参战将士们要度过漫长的六年,但能换来的是成兰铁路将如期通车,让勤劳的四川人民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早上7点,在成都起床伸懒腰;10点,到风光旖旎的九寨沟县;12点,站在兰州市区大桥上看滚滚黄河水;18点,回到成都春熙路逛街……
  震后的四川依然美丽,最美的还是这些默默无闻奉献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