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2721期 >2013-03-20编印

重返“广大线”
刊发日期:2013-03-20 阅读次数: 作者:
五公司敖春城      2013年2月17日这一天的中午11时许,我从榕江“贵广高铁”工地来到了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下庄镇“广大线”的施工工地。一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我心中立刻涌上一种“故地重游”的感觉,以前在这片土地上所经历的种种感慨和难忘的经历又慢慢地浮上脑海,像影片放映机一样历历在目。只不过风还是那样的劲风,地还是那种红土地,可岁月如梭,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未满二十岁的小伙子,现在已步入中年的行列,不管怎样,重返这片土地还是让我比较激动的。
  这事情还得从二十多年前说起:那是1989年6月28日,我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经分配来到了位于云南大理市海东区上登乡的“引洱入滨”施工工地,参加了当时由我们五公司的三队和九队负责施工的全长7745米的老青山输水隧洞,在“引洱入滨”工地上一呆就是四年多的时间,直到1994年7月离开云南大理到四川参加铁路建设。期间在1993年的2月至12月,我因工作的需要和领导的安排来到了位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广大线”工地广楚段,在那里工作了近一年的时间。没想到的是,时隔二十年,我又来到了新建双线客货共线电气化“广大线”的建设工地,参加第二次“广大线”的工程建设,这在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中算是比较特殊的。更加称奇的是,通过我了解发现现在我所处的祥云县下庄“广大线”工地离以前我所处的大理“引洱入滨”和楚雄“广大线”两个工地相距都在80公里左右,地理位置刚好在他们连线的中间点上。
  到新建“广大线”工地后,通过与二十年前施工中“广大线”工地的比较,感受最深的就是有种“鸟枪换大炮”的感觉。也就是说比较起来不管是从驻地建设、规章制度、施工工艺工法,还是机械设备以前都和现在没法比。以前在施工中,不像现在用钢支撑来处理软弱岩层,以前所经历过的几个施工工地都是用木材来进行开挖后的初期支护;而居住的房屋也是用泥巴夯制的土坯房,就和现在当地还有一些这样的房子一样,只是我们房顶上面材料不是用永久材料而是用牛毛毡做的临时房顶,因此,还发生过几十米长的房顶在云南大理下关大风的摧残下整体被吹翻到地下的经历,这正好印证了大理地区“苍山雪、洱海月;上关花、下关风”这句谚语的深刻含义。现在我们的驻地已经是用明亮、整洁的活动板房来规划布置建设,驻地周围和洞口附近再配以花草树木作为陪衬,标示标牌和文化、生活设施布置完善、合理。
  既然我有机会再次来到“广大线”工作,而施工、生活条件又这么好,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干,也不枉重返“广大线”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