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司丁钰凤 “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一碗汤圆满又满……”那天,和朋友聊天,说起元宵佳节的趣事,香港殿堂级歌手徐小凤演唱的歌曲《卖汤圆》成为大家的集体记忆。和大家一起回忆的同时,脑海中立即浮现那年元宵节当街叫卖灯笼的情景。
差不多十年前,大我六岁的小姑大专毕业,工作无着落,赋闲在家。耐不住家里七大姑八大婆“紧箍咒”般唠叨的她,发誓要在春节找到第一份工作,捞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我呢,慢慢寒假无所事事,也闲得发慌。我们俩东捣鼓,西捣鼓,一事无成。看到我们六神无主的样子,家人出主意:“元宵节不是快来了吗?你们俩去卖灯笼呗。”
那个年代,元宵节就是“灯笼的节日”。街道上到处都是卖灯笼的,有塑料电池做的电动灯笼,也有宣纸做的、里面搁蜡烛的灯笼,灯笼下面挂着流苏,好看极了。
说干就干。我和小姑请开杂货店的表叔帮忙,批了些各式各样的灯笼。那时候小地方的东西便宜,普通宣纸做的灯笼进货价才5毛,最酷最炫的电动、发出五色光的灯笼也才一块钱。由于市场经验不足,两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定价。小姑说,小灯笼一块,大灯笼一块五,可我总觉得这价格太没有想象力。看到我们犹豫不决的样子,表叔表态:“小灯笼三块,大灯笼五块。”
搬张桌子,摆上报纸,简易的货摊就出来了。我承认,我是一个脸皮薄的人,出来摆摊,脸上有点挂不住。一个同学从我的摊前走过,我努力地低下头,甚至还为自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社会实践,体验生活。做第一单生意的时候,我们俩都很紧张。买主挑了一个精巧的小灯笼,问价钱,小姑不好意思说,我犹犹豫豫半天才说三块一个。对方也没还价,掏出三块钱,挑起灯笼就走。看着卖出的灯笼在人群中晃悠,我成就感十足。
卖灯笼最有趣的事情是我们遇到了一对祖孙,爷爷带着四岁的孙女来挑灯笼。看着我和小姑拘谨的样子,爷爷笑着打趣:“闺女,你们这样子可不行,太秀气了,这些漂亮的灯笼可就找不到买家了。来,瞧我给你们露一手。”说完,爷爷就现场叫卖起来:“卖灯笼呀,漂亮的灯笼呀。大红的灯笼家里挂,一年到头红红火火;五彩的灯笼小孩挑,一年到头平平安安。现货不多呀,再不买就没有了。”旁边四岁的孙女也毫不示弱,奶声奶气地和爷爷抢着推销:“卖灯笼喽,卖灯笼喽……”经过爷孙俩的推销,货摊前立马热闹起来了,众人你一个,我一个,半天的功夫,我们批发的灯笼全卖光了。临走前,我送给小女孩一个又酷又炫的五彩花灯,小丫头挑起灯笼,奶声奶气地告诉爷爷:“我的灯笼比哥哥的好看。
卖完灯笼,我们算了一笔账,一共进了100块钱的货,结果卖了300多块钱,利润颇丰。如今,元宵的灯笼已经渐渐被人遗忘了,也很少看到小孩提着灯笼走街串巷了。看着满大街张灯结彩,想想那次贩卖灯笼的经历,我依然会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