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版:施工生产总第2711期 >2012-12-26编印

沪昆客专第一长隧的“定位神针”
刊发日期:2012-12-26 阅读次数: 作者:
在五公司承建的壁板坡隧道出口,一张电子显示屏清晰地显示着进入隧洞里的每一位人员信息,值班室监控员能随时知道每一位进入人员的位置和安全状况,这就是该项目部建立的追踪系统。
  壁板坡隧道全长14746米,是沪昆客专第一长遂,也是全线重难点控制工程和沪昆客专云南段Ⅰ级风险隧道。五公司承建出口段正洞7352米,出口平导7200米。
  这座号称“地质博物馆”的隧道,工程地质极其复杂,集大涌水、岩溶、滑坡、破碎岩体、煤层瓦斯及采空区、有害气体、断层、高地震烈度、高地应力及岩爆等不良地质为一体,最大日涌水量达32万立方,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加之隧道出口的左线、右线、平导三线并排前进,三条线之间通过横通道相连。随着隧洞施工不断向前掘进,贯通的四个横通道将隧道整体施工作业面增加到9个作业面,使整个隧道如同地下迷宫,不易掌握洞内施工情况。
  如何准确了解进洞人员在洞内的情况,确保隧洞里人员安全,项目部建立了安全监控系统,为进洞人员订制了可随身携带的长约5厘米、宽约3厘米的定位追踪卡,每一个定位卡上设置唯一编号,将个人基本信息与卡号一一对应录入监控系统,工作人员只需将卡挂在钥匙扣上或放在包里,进入洞内后,洞外的监控系统显示屏上便可以准确定位每个人所处的具体位置。同时在定位卡片上还安装了红色预警装置按钮,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只要按下红色预警按钮,外部监控系统便会发出预警信号并准确定位事发地点,便于外部人员第一时间组织有效救援。
  追踪器的定制,是以往隧道施工中未曾有过的科技技术创新,它有效解决了进洞人员信息不完全、工作面增多所造成的人员位置不确定以及紧急情况下人员的救援等问题,真不愧为隧道施工中的“定位神针”。·何增旺袁俊前谭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