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2709期 >2012-12-12编印

一名开挖班长的人生格言
——记一公司花油山隧道开挖班班长王昌其
刊发日期:2012-12-12 阅读次数: 作者:
通讯员袁嘉特约记者谢崇志编者按:
  所有的企业生产经营目标都必须靠班组的执行来完成,企业所有的规章制度也要靠班组的活动去落实,企业的安全需要班组去保证,企业的文化需要班组来建设……班组就像人体的一个个细胞,只有人体的所有细胞全都健康,人的身体才能健康,才能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在花油山隧道工地上,有支做事特别能让领导放心满意的好班组,他就是以共产党员王昌其为首的隧道开挖班。王昌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手握风枪,当公司需要时,总是挺身而出,从不讲价钱,哪里需要哪里去,尽心尽力把每一件事做好,让每一位领导放心。他以对企业无限忠诚、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实际行动,展示了公司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操守。为此,他先后获得了公司“首席开挖工”、“十佳优秀劳务工”、局职代会代表多项荣誉。最近,公司党委号召向王昌其同志学习,学习他忠诚企业、勇于进取、奋发有为、无私奉献的精神。
  天生我材必有用
  1975年10月,王昌其出生在四川泸州一户穷苦人家,在家排行老七。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养路工人,母亲则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七口之家的全部经济来源仅靠父亲每月微薄的薪水。家里虽穷,可王昌其的父母一直都把孩子的教育问题放在首位,而天资聪颖的王昌其也成为了众多兄弟姐妹中成绩最好的一个。1992年,年仅17岁的王昌其以七门654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泸州师范学校。
  可看着为了供他念书而日益憔悴的父母,他动摇了,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他做出了一个改变人生轨迹的决定:将通知书悄悄地藏在了自己的枕头底下,然后毅然收拾行囊,踏上了南下广州打工的路。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块金子,上哪儿都能发光”,放弃学业的他虽有不舍,但还是一边安慰自己,一边给自己打气。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广州的一家制鞋厂里做学徒,两个月便完成别人要学习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做的事情,可是到发工资的时候,他拿到的工资最低。他找到车间主任理论,也没得到合理的解释。事后一位老员工告诉他说,因为他太小,工厂觉得他好欺负,就扣了他的工资。王昌其一气之下从工厂辞职不干了。这让王昌其对在广东的私人作坊里干出一番事业彻底失去了信心。
  王昌其回忆说,当时干隧道开挖工的姐夫听了他的遭遇,便果断地要求他到中铁五局一处一起挖隧道,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姐夫告诉他,只要吃得苦,不仅能按时拿到工资,做得好还有机会成为吃“国家粮”的正式职工。
  听到姐夫的一番话,王昌其找工友借了400元作路费,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开往陕西的火车。那时的王昌其还不知道,他即将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打铁就得自身硬
  初到工地时,他对眼前的一切都感到很新奇,而最吸引他的莫过于隧道内紧张而忙碌的风枪声了,“从听到风枪声的那一刻起,我就决定了,以后我就要做一名开挖工人,拿着风枪,在隧道掌子面体会那种逢山开路的自豪感”,说起第一次进隧道时的情景,王昌其仍然很激动,他将自己能无怨无悔的在隧道里呆15年,以后还要坚持在隧道里呆下去归结于缘分。
  1997年,他成为公司西康线上的一名作业工人。刚刚加入筑路大军的王昌其并没能如愿接触到自己最想干的隧道开挖工作,而是被分配到钢筋班成为了一名钢筋绑扎工,心里有些失落的他并没有因此而懈气,他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成为了全班绑扎钢筋最快、最扎实的人,还获得了项目部“先进工人”的称号。
  工作之于的他也不闲着,在株六复线时,他整天跟着自己的师傅——现任永古项目副经理彭南洲“偷”学隧道施工管理经验,跟着进隧道,认真听着师父是怎样安排工人、材料及工序衔接等工作,这都为他以后当开挖班长组织工人干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5年,被调到襄渝线的王昌其终于如愿以偿,开始学习开挖作业,“一把风枪在手,誓破万重高山”的豪情壮志在他心底油然而生。
  学习隧道开挖是从黄家湾隧道的刷洞门开始的。因为是新手,王昌其每天的工作量并不大,为了能尽早掌握开挖的精髓,他抓紧一切机会学习,每天干完手头工作后,就凑到老工人面前观察他们如何打炮眼,还利用休息时间缠着班长刘洪云教他打钻的诀窍,每天趁着午休的时间,他就顶着大太阳举着100多斤的风枪练习打眼,哪里不懂就问刘洪云。对于这个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徒弟,(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刘洪云看着他那么拼命既高兴又心疼,生怕他熬坏了身子,可倔强的王昌其每次都是一脸笑呵呵地说:“我不累,多练习几遍,我和别人的差距就能缩小些了。”
  凭着一股子拼劲,王昌其的开挖技术日臻成熟。在现场学习的同时,他也格外注重知识的积累,把在开挖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注意事项他都会一一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以便查阅。
  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一路走来,王昌其从一名新手快速成长为了开挖班最年轻的“老师傅”,并且,他还练就了一手“反手打钻”的绝活。
  拥有了娴熟的实战技术的他清醒的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开挖工人,理论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于是,他给自己买来了《隧道施工》、《隧道工程》、《二级建造师考试指导用书》等有关隧道施工的专业书籍,希望通过自学达到隧道专家的水平,真正做一个能担重担的开挖工。
  “把工作看成获得快乐的途径,把学习看成成长的需要,他总是孜孜不倦。”师傅刘洪云这样评价他。
  干就要干出个样子
  纯熟的开挖技术让王昌其在一公司这个大集体中开始崭露头角。
  在这儿王昌其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大舞台———公司首届职工劳动技能大赛,他代表公司渝利项目站在了实际操作比赛现场———岩山隧道正洞掌子面,凭借自身娴熟的开挖技术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严谨的工作作风,他获得了开挖比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评为公司的“首席开挖工”,也因此成为了人人交口称赞的“实干型工人”,并获得了公司的特批,成为一公司正式职工,实现了他多年来的夙愿。
  福宝山隧道是铁道部一级高风险隧道,隧道穿越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夹煤线,岩层易坍塌,地下水系丰富,隧道的平均涌水量一直保持在每天1.8万方左右,由于是反坡施工,福宝山隧道出口渗水大,围岩稳定性极差。
  为了保证做到隧道不超欠挖,每次开挖前,他都要带着工人一起用水平管和钢卷尺对每个打眼点做好深度测量,在精确到毫米后才用风枪抵住,均匀地朝里推进,每次打完眼后再进行一次复测,以确定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以内,碰到偶尔超过允许范围,他会考虑改变装药量来确保不出现超欠挖的情况。
  这么麻烦的做法,起先并没有得到工友的支持,一来二去怨声载道。见此情况,王昌其给大伙儿一个个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虽然我们辛苦一点,但是喷浆班的工人能少做很多事情,也能为项目节约不少材料。”正因为他这样的严格要求,为下步工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循环作业速度得到稳步提升,一个月下来,进度达到了120米,项目领导大加称赞:王昌其的班组,了不起!
  就在王昌其带着大伙儿在出口为大尺度向着福宝山腹地进军摇旗呐喊的时候,隧道斜井处却“军情告急”。
  得知情况的王昌其主动请缨到斜井增援。福宝山隧道斜井掌子面的四周渗水漏水十分严重,“整个掌子面没有一块地方是干的,掌子面上安有三个直径20公分的风管,不断有大股的水夹着泥沙从管子里喷出,地下水也从岩层各个缝隙中争相往外涌,加上地质原因,渗水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季也是寒气逼人。”说起福宝山斜井的涌水,王昌其仍然印象深刻。
  接管斜井开挖的王昌其带领着他的班组除了要练就涌水中打钻的“绝活”,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在渗水丰富、股状水集中的掌子面确保炸药的正确安装,经过讨论,他们决定采用人工堵眼的方法来完成装药工作。每个人用背顶住掌子面上的渗水口,将炸药从胯下装入凿好的钻眼中,这样有了身体的阻挡,被防水的牛皮纸包了一层又一层的炸药就不会受到渗水的影响。虽然每次装药工人都被冰冷的渗水冻得发抖,在每次听到洞外“砰!”的引爆声时他们有的是无比的兴奋和激动……
  凭借着吃苦耐劳的韧劲和敢于胜利的勇气,王昌其带着他的队友仅用了两个月就完成了计划三个月完成的100米软弱围岩的掘进任务,再一次博得了业主和公司领导的啧啧称赞。
  伴随成功而来的不仅仅是个人和团队的名声大噪,还有各级领导的加倍信任和难度系数越来越大的施工任务。
  “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从渝利福宝山隧道、隧道斜井到拉日帕当山隧道,按他的话来说,“打的隧道就没有一个不是‘烂洞子’的。”可他却依然乐此不疲,“公司培养了我们,公司哪里有需要,我们就上哪里。”今年6月,被调到拉日帕当山隧道8个月还不到的王昌其又带着他的队伍奔赴到公司参与援建的南宁市郊的南钦铁路控制工程———花油山隧道。
  公司负责增援的是花油山隧道4号斜井与5号斜井之间的剩余工程是整个隧道的控制性工程,该施工段全部为Ⅴ、Ⅵ级围岩,同时存在浅埋、偏压、岩溶、膨胀土等不良地质条件,极易发生涌水、突泥等灾害。
  接到通知的王昌其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花油山工地,因为支护不及时,隧道掌子面发生了严重的溜坍,在距离掌子面15米的范围内全部都是塌方体,原本已经初支未实施二衬的地方,拱架已经被软化成流塑状的塌方体压得严重变形,岩层出现了明显的侵限情况,施工安全风险极大。
  眼前的困难没有让这个倔强的四川汉子退缩,反而更加激起了他“迎难而上、再立新功”的火热激情。他连夜带着工人对发生溜坍的部位进行立拱加固,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发生溜坍部分的拱架更换工作。
  为防止掌子面再次发生溜坍,他组织人员在掌子面上打起了止浆墙,经过为期十天的注浆加固,基本确保了掌子面的安全,谨慎小心的王昌其并不满足,他吩咐工人用20米长的108号超前大管棚、60号中管棚和2.5米长的超前小导管对拱顶进行注浆加固,直到拱顶不再有溜坍的危险为止。
  “我们打的是信誉战,是要在广西市场竖起一面中铁五局一公司的大旗,不能因为一味的抢进度而忽视了安全,毁了公司‘隧道王牌军’的声誉就得不偿失了!”王昌其这样说。。
  一贯以公司利益为重的王昌其不仅在施工中兢兢业业、严格要求,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他也在尽力地位公司节约建设成本。
  今年9月4日,国家著名设计大师史玉新带领专家组应邀前来对花油山隧道4#斜井针对花油山隧道地质情况进行会诊,研究确定施工方案。
  在施工现场,史玉新发现王昌其正指挥工人将注浆管放在止浆墙的顶部往下注浆,觉得很奇怪,便询问起王昌其来。
  “围岩情况不明晰,从下往上注浆,受压力影响,混凝土会向两边扩散,如果两侧山体过于松散,势必将造成混凝土的浪费,无端增加了工程的建设成本”王昌其的回答让史玉新高兴地频频点头,表示赞许。
  和每一个工人都是好兄弟
  工作中的王昌其严格、谨慎,生活上的他却十分平易近人,和每位工人都以兄弟相称。
  在花油山隧道时,他工作上配合项目部严格执行安全质量考核工作,将工人的劳动成果量化,每五天兑现一次奖励。私底下,他却格外心疼自己的弟兄,常常买了好酒好菜送到工人的宿舍,和大伙儿一起聊工作、唠家常,了解大伙的思想状况。“做重难点工程最怕工人人心不稳,人心齐泰山移,人心不齐,再精锐的队伍也是一盘散沙。”他说着自己多年来带好自建型工班的诀窍。
  王昌其不仅关心工人的工作,也时刻将大家的生活记挂在心头。工人们的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困难,王昌其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
  今年9月,正值工期紧张的时候,工人向江的妻子突发急性胆囊炎,他急着回家身上的钱却还不够妻子治病。了解情况后的王昌其第二天天还没亮就坐着公交车赶到市区银行,从自己的工资卡上取出5000元钱交到向江手里,还敦促他早点回家照顾好妻子,王昌其的这一举动,让这个已经39岁的中年男人感动得泪流满面,他当即决定,将钱从工地附近的农村合作社转回老家,自己留下来陪着大伙一起继续奋战。
  熊德明、聂玉平、黄中华……王昌其自己也记不清他帮助过多少人,花费了多少钱,他告诉笔者,大家平安健康,工程顺利推进比什么都重要。直到16日隧道胜利贯通,他的队伍里没有一个工人提出来要回家,大伙儿都在问,老大,这里干完了你准备带我们去哪儿?
  说起这些,王昌其的脸笑成了一朵花,这就是他想看到的结果。
  他说这辈子一直有个军人的梦想:保家卫国坚守在祖国的边疆。自入路以后,他就知道这辈子他与隧道有了不解之缘,他现在最想做的是,像一株朴素的白杨一样扎根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公司的发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他满心的忠诚和一生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