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2677期 >2012-04-25编印

文人与茶那些事
刊发日期:2012-04-25 阅读次数: 作者: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而文人与茶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似乎结下了千年不解之缘。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中油盐柴米不可或缺,倘若讲究生活质量,还得需要酱醋,才能烹出珍馐佳肴。至于茶,既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又是敬宾待客的首道程序。说到文人与茶那些事,在历朝历代的文人中,不乏迁客骚人以茶为主题所创作的诗歌千古流芳,还有一段段与茶的逸闻趣事,冥冥之中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茶道”。
  在赞美茶的诗词中,首推晋代诗人杜育的《茶赋》,“灵山惟岳,奇产所钟……惟兹初成,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道出了茶生长至饮用的全过程,写出了茶汤的特色,奠定了《茶赋》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从此,以茶赋诗不断涌现,经久不衰。
唐宋时期,陆羽《茶经》问世,饮茶之风更炽,文人、茶与诗歌相互融合,推波助澜,以茶为主题的诗词风靡一时。诗人李白在得到玉泉寺为僧的侄儿赠予的一种名为“神仙掌”的茶后写道:“闻玉泉山,岩穴多乳窟。仙鼠白如鸦,倒悬深溪月,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这首诗把茶的保健作用描写成了一个神话。杜甫的诗中更是把茶与其生活的紧密联系一览无余地表现出来,其诗云:“落日平台上,东风啜茗时,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诗人把他同友人品茶时心情之愉悦,环境之幽美,写得如同一幅高雅清逸的《品茗图》。
白居易是流传“茶诗”最多的诗人,其中,不乏体现茶在诗人心中地位的作品。白居易在他的《食后》中云:“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诗中写出了他食后睡起,手持茶碗,无忧无虑,自得其乐的情趣,充分体现了茶在诗人心中的地位。他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中说:“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如此可见诗人自称是鉴别茶叶的行家里手,体现了茶与诗人的生活的紧密联系。
到了宋代,文人学士烹泉煮茗,竞相吟咏。晏殊、欧阳修、黄庭坚、辛弃疾等都留下了不少关于茶的妙句和逸闻趣事。宋人苏轼嗜茶如命,在一首诗中他有“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句。他在《西江月》一词中云:“尤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汤发云腴酽白,连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词中对双井茶叶和谷帘泉作了尽情的赞美,淋漓尽致的体现了词人对茶的钟爱之情。
  至于蒲松龄,则是在蒲家庄大路口的老树下摆了一个凉茶摊,摊桌上除了一小缸粗茶,四五只粗瓷大碗外,还搁着笔墨纸砚,这似乎与卖茶风马牛不相及。然而这正是蒲松龄的高明之处,要创作必然得搜集素材,可是个人阅历有限,素材来源匮乏。于是他定下规矩,通过村口大路南来北往的行人都要说出一个故事,于是茶钱分文不收。如此一来,蒲松龄搜集到许多故事素材,经过润色加工,精雕细琢,《聊斋志异》就横空出世了。
 纵观古今文人与茶那些事,印记了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增进了文人与茶的深厚情谊,留下了十分宝贵的财富资源,成了中国文化元素中一个重要符号。喝茶能静心养神,有助于陶冶情操,祛除杂念,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
所以,品茶不仅使人得到物质的满足,更多是为了追求一种纯净空远的意境,一种修身养性的生活姿态,一种超然物外的内心体验。品茶能感悟人生,能寄情抒怀,这也许就是茶道长盛不衰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