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2669期 >2012-03-29编印

也说“淡泊”
刊发日期:2012-03-29 阅读次数: 作者:
一年一度的传统春节在喧闹中结束了,大地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一切又开始新一轮的运转!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人们将以怎样的心态起步?近读诸葛亮《戒子书》中的名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少时初读,并没有体会其中的意味,步入中年后细品,才慢慢领悟到其中蕴涵的深邃意境。
  在普遍贫穷和吃大锅饭的年代,淡泊宁静可以说是人之常态。然而在市场经济发展繁荣的今天,面对充满着物欲气息和红尘滚滚痴痴深情诱惑的世界,要求人们守住淡泊宁静,谈何容易!
  今天崇尚淡泊,首先是淡泊才能明志致远。古今历史昭示,只有在淡泊的磨砺中才能使人心胸豁达宽广。无数名家,大多数是在淡泊中实现其伟大志向和奋斗目标的。比如新闻报道大科学家苏步青、黄昆逝世消息时,竟有不少观众在电视机前发问:”苏步青是谁?”、“黄昆是谁呀?”也正是由于人们不知道他们“是谁”,才愈发映衬出大科学家淡泊孕育辉煌之可贵可敬。
  只有淡泊才能抵御各种非分物欲的诱惑。历史发展到今天,商品物质从来没像今天这样丰饶,人们追求物欲的程度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逐高。欲望既能激发人们前进的动力,也可能成为跌倒的陷阱。成克杰、胡长青、马德、毕玉玺们就是放纵贪婪的欲望而陷入万丈深渊的。欲望是醇酒、咖啡,不加限制的欲望就可能变成毒酒、毒药。因此,一个欲有所为的人,应当具备遏制非分欲望的真功夫。古人云:“欲淡则心静,心静则理见。”、“无欲则静,静则明”。古人推崇的“无欲则刚”告诫人们,只有做到无欲,才能抵御各种非分物欲的袭击。当然,在商品大潮涌动的今天,要求人们“无欲”是很难的,倒是孔子的“欲而不贪”更贴近实际。人们在追求情欲享受和物质利益时,掌握“中和”的原则,保持平衡谦和的心态,方能“明志”、“致远”。
  谈得零距离些,推崇淡泊有益于健康长寿。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自静其身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元代文学家陶宗仪则说:“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现代医学证明,淡泊有助于养生是有其科学道理的。现代医学研究也认为,人的心理因素对肌体健康有明显影响,一个人能淡泊名利,处世豁达,心态平和,就能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协调,肌体自身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如果一个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羁绊于名利场中,情绪沮丧,就会气血运行阻滞,抗病能力下降。有心理学家把情绪称为生命的指挥棒、健康的寒暑表。调查发现,85%以上的长寿老人属于性格温顺平和者。由此可见,人之长寿原因不在物质而在心境。正如古人所说:“清心而寡欲,人之寿矣”。一生写过了千余首歌词的音乐文学界泰斗乔羽,以“百年心事归平淡”抒怀明志,如今年过古稀仍笔耕不辍。
  平平淡淡才是真。在这个把“恭喜发财”、“恭贺晋升”当作祝福语,富翁款姐身价百倍,一些粉丝追歌星影星追得死去活来,权力揽金钱浊流暗涌的年代,能够守得住淡泊,耐得住寂寞,是多么可贵可敬啊!寂寞不是黯淡,淡泊是为了孕育辉煌,大红大紫,尘世的喧嚣只是一道景观,唯有智者、贤者才能守得住自静其心、淡泊常乐的崇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