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2673期 >2012-03-28编印

露天电影那些事
刊发日期:2012-03-28 阅读次数: 作者:电务公司 钟福大

图片

1970年至1976年间,铁二局电务处(现中铁五局电务公司)机关从成昆线转移到了湖南芷江县城办公,主要负责完成湘黔线的通信、信号、电力线路的施工建设任务。那个年代一年到头难得看上几回电影什么的,特别是山区地带更难得有几回文化娱乐活动,不论工人或是农民一天干活结束收工时就天黑了,吃过晚饭后,就基本都睡觉了。
  电务处领导考虑较周到,为了活跃职工文化生活,专门组织了以王祖恒为组长的三人放映组,负责从凯里搞影片回芷江来放。那时影片极少,无非是地道战、地雷站、南征北战,或几个样板戏而已。当时,拿影片必须到各个地区电影发行公司去提取,电务处与凯里电影公司关系较好,所以每次都能拿到经上级审查批准上映的较好片子。由于王祖恒常常能给大家带来健康的文化娱乐享受,加之他平时乐呵呵的,大家给他取了个绰号叫‘王快乐’。
  铁路人一个月能看上一、二回电影,就象“打牙祭”似的那么稀罕,对当地居民、社员影响可大了。只要影片一到芷江,消息总是会传出去的,那么当晚放映的场地必须选在芷江老飞机场或县城广场,每次放映,广场上挤得人山人海的,秩序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就会出乱子。处领导指示,要密切工农关系,因为铁路沿线社员们经常无偿地支援铁路单位修便道、抬电杆等。所以,我们的放映组也要到附近的公社、大队去演出。每次放映组拿回影片,首先就派人去通知大队支部书记,他们立马就会安排几个劳动力跑得飞快地来处机关,抬的抬柴油发电机,挑的挑放映机、影片、胶皮电线及银幕等等。
  农村里听说要放电影,就跟过年般的热闹,人喊狗叫、鸡飞鹅跳地折腾开了。社员们知道大队部要放电影的准确消息,男人们早早收工,女人们早早煮晚饭,学校老师早早放学,老头子、老太婆怕走不赢年轻人,早早地就出发了。到下午时分,晒坝上娃儿们就去摆凳子、占位子,嬉笑打闹,你争我夺,都想占好地方。支部书记可忙乎了,布置谁谁立柱子、挂档子(银幕),谁谁打扫晒坝,哪个民兵负责维持安全秩序,然后,还要安排张家煮饭,秦家出菜,吴家出鸭,李家出油盐,凡是拿出了食品的社员一律记工分,准备了特别丰盛的晚饭,说是好好招待放映组的人,其实客少主人多,米酒喝得大家笑呵呵,搞得闹闹热热就好。
  天黑下来了,很大的晒坝中间密密麻麻地坐满了人,周围里三层外三层地站满了人。农村人聚会的机会极少,这样放电影就能让那些难得见上一面的青年男女朋友,凑到一起,谈笑风声,叽叽喳喳,牵牵手、摸摸脸、拉拉头发什么的,有的趁着夜色笼罩,勾肩搭背。快八点了,“王快乐”的助手打着手电,使劲摇动柴油机摇把,“轰隆隆——扑扑扑”柴油机旁立的竹竿上挂的灯泡突然亮了,吓得周围看热闹的小崽儿退让了好几步;摆在晒坝正中的放影桌上空的电灯也亮得刺眼。此时,全场沸腾了,吆喝的、吹口哨的、喊话的、拍巴掌的,应有尽有,此起彼伏。“王快乐”拿起红绸包裹了的麦克风,开始喊:喂、喂!首先,请大队党支部彭书记讲话。彭书记拿过麦克风,立马咳嗽一声,清清嗓子,“嗯,这个这个,啊——,大家雅静了,雅静了,啊——,我们很高兴,啊,这个,欢迎铁路老大哥来给我们这里放电影!啊,这个修铁路、干农业都是形势大好嘛,不是小好,啊——这个,这个明日里呀,男人们去支援铁路抬电线杆,女人们去修便道……”场上所有人都不耐烦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答,晓得了,晓得了,莫讲嘞,莫讲嘞,快放咯!快放咯!银幕上总算出现了小人儿晃过去晃过来的,社员们顿时鸦雀无声,目不转睛地望着银幕。
  电影放了快一半的时间,还有不少的社员打着火把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可是他们在银幕正前面连站的位子都没了,只好跑到银幕背面看反面影像,有极个别的年轻人还真够聪明的,居然带来了镜子,他们将镜子对着银幕背面,人的后脑勺对着银幕,眼睛看镜子里面的影像,就将图像正过来了,倒还真的别有一番风味儿。可见那个时代,人们多么渴望具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啊!
  (点评:露天电影是几代中国人共有的记忆。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末渐出历史舞台,露天电影一直是丰富当时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娱乐项目,尤其在广大农村。一面幕布、一个放映员、一束光,自己搬来板凳的人们,几乎构成了露天影院的全部要素。本篇文章用生动诙谐的语言给我们还原了当时的场景,带着乡愁般的怀念,只因缺乏,而格外感激。如今,资讯发达,文化娱乐百花齐放,谁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由衷地感谢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