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版:集团新闻总第2671期 >2012-03-14编印

“亏损大户”变“盈利大户”
刊发日期:2012-03-14 阅读次数: 作者:谢永彬
只有30多名职工的机械化公司修造厂近四年中累计完成产值近6000万元,实现利润528万元;职工年均收入从2.1万元增长到4.5万元,同比增长28.85%;钢模板年生产能力从600吨增长到2000吨,提高230%——
从头号“亏损大户” 蜕变到“盈利大户”,机械化公司修造厂近4年来勇于改革创新,主动走向市场,闯出了一条新路,其成功经验已成为机械化公司改革发展的样板。
修造厂始建于1978年,业务以工程设备修理为主。早些年,由于业务单一、技术落后等原因,导致厂里经济效益非常差,职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人心涣散,人心思走,修造厂一时成为机械化公司的头号“困难户”。
必须进行改革。而改革的关键在于一个好的领导班子。
2008年,机械化公司果断调整修造厂领导班子。费成潜临危受命,上任修造厂厂长。
费成潜一上任就点燃“两把火”,“烧”在改革传统管理模式上,激发大伙潜能。
第一把火:将钢模板生产组从下料、焊接、校模、喷漆到装车的每个工序,全面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第二把火:将修理班组的绩效和租赁捆绑在一起进行考核。修理工工资与维修好租赁出去的设备运转情况好坏挂钩;司机工资则从租赁产值中按一定比例提成,与产值挂钩。
“多干多得,少干少得,不干不得”。费成潜的这两把“火”烧掉了“大锅饭”意识,烧出了职工的内在动力,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厂里的各项业务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大伙的潜能激发出来了,打出了一连串的漂亮仗。
2009年8月,正是湖南盛夏时节,费成潜带领职工顶烈日、战酷暑,在湘桂线上仅用5天时间拼装调试好一套24米的箱梁内外模,为机械化公司湘桂项目赢得千里湘桂第一梁的美誉创造了先机。其做法形成“修造厂经验”进行推广。
2010年5月,修造厂承揽兰新铁路项目模板加工业务。因路途远运输成本过高,费成潜再创一个“修造厂经验”——到工地现场加工模板。在缺水又缺氧的千里戈壁滩上奋战5个月,优质高效完成了模板加工任务。
2011年,修造厂拓展经营,承揽了沪昆客专贵州段项目的临电架设和养护维修工程。施工队伍到贵州深山沟安营扎寨,白天翻山越岭架设高压线,晚上大伙抓紧时间学习电力安装知识,如期完成了十几公里的高压线、支线架设和各架子队的通水通电任务。
领导班子中的党支部书记何玉屏,是公认的女中豪杰。正是因为她出色的外交才能,修造厂的对外经营才得以不断拓宽。
多年来,为了在衡阳周边打开市场,何玉屏带头冲在前,使出浑身解数。工地大多地处穷乡僻壤,交通不畅,很多人都不愿意去。何玉屏鼓起一股子劲,骑着一辆电动车,风里来,雨里去,无数次上工地发宣传资料,联系模板、设备的租赁业务。有时为了约到老板,一等就是大半天。在她身上看不到一点儿女人的娇态,有的只是男人的豪情。
同样是女儿身男儿情的还有修造厂总工陈烨。2008年起,修造厂加大了模板加工业务的开发力度,以适应市场需要,承接了武广高铁的墩模、梁模制作。任务一到,陈烨就主动请缨,承担设计任务。她大胆创新,在三维视图上绘制封锚孔实形,鏖战了三天三夜,终于在第三天凌晨两点设计出封锚孔模板图。
经过此次“练手”,修造厂在模板加工上转换思路,后来的隧道斜切洞门、墩帽、托盘等异形面模板的设计制作都被一一攻克。2011年,修造厂创新运用的双曲线托盘模板制作工艺,被机械化公司评为“党员科技管理创新优秀成果奖”。
一支竹篙难渡海,众人划桨开大船。修造厂发展到今天,得益于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更得益于全体职工的奋力拼搏。
钢模板车间主任周良,是车、钳、焊、吊多面手。2011年夏天,为了抢模板工期,他一直坚守车间督促安全生产,整整半个月没有出厂门。模板运走了,他也累得中暑了。
修理技师、共产党员何光华,多年来练就一身好武艺,像劳斯莱斯发电机这样的维修点都不敢轻易拆修的设备,他主修好了两台,为厂里节约资金达50余万元。他凭着精湛的技艺,积极修复和改造旧设备,使厂里近乎报费的设备依然正常运转。大伙称他为“机械守护神”。
近四年来,机械化公司修造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走向市场,成功打破发展瓶颈,由一个单一生产模式、举步维艰的重困小厂发展成为年产值超三千万元、业务实现多元化的现代化生产制造公司。
如今的修造厂,生产规模稳步扩大,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厂内原待岗职工全部重新上岗,还为公司解决了10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职工队伍团结稳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特约记者 谢永彬 通讯员 彭尚飞 兰 玲)